KIST 教育理念與內涵
KIST 教育理念與內涵
經過幾年的實踐與磨練,我們把 KIPP 卓越教學架構及相關文件、書籍,逐條逐字的討論、簡化,萃取成台灣在地化模式,並融入其他關鍵教學特色,將累積的經驗與未來展望,整理出落地生根的 KIST 教育理念與內涵。而實踐理念的過程就像蓋房子一般,因此,我們也稱之為「房子圖」。
1 個終極願景
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
為實踐誠致「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秉持「三不原則」,KIST 學校從偏鄉出發,以「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為願景,期待孩子無論出生或環境,都能擁有充分發展天賦的機會。
2 個核心目標
努力學習,友善待人(Work Hard. Be Nice.)
我們以「努力學習、友善待人」為核心及校訓,以培養積極正向的未來人才為目標,並以非認知能力優先於認知能力的順序發展與比重作為創新實驗模式。
3 個核心能力
品格力
KIPP 公辦民營學校根據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等人研究,提出七大成功品格:熱情、樂觀、好奇、感恩、自制、堅毅、社交智慧,KIST 延續此七大品格,並以成長心智模式培育成功品格,我們相信品格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奠基工程,我們的學生需要堅強的學術基礎和品格力才能在大學和出社會後取得成功。
熱情
Zest
樂觀
Optimism
對未來的積極可能性充滿信心
好奇
Curiosity
懷著渴望及開放的態度探索新事物
感恩
Gratitude
因從他人獲得的利益,心懷感恩並表達感謝
自制
Self-Control
能夠調節自己的反應,使其符合短期和長期目標
堅毅
Grit
堅持不懈和對長期目標的熱情
社交智慧
Social Intelligence
了解他人的感受並相應調整行為
學習力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將品格力的培養與知識的學習融合,KIST 教師們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陪伴孩子以成長型思維驅動個人學習力,以專注成果建構優質教育,學生的學力表現逐漸提升。
文化力
文化是一個人的根,是我們安身立命之處,也是自我認同建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圖,KIST 將文化力與品格力作為有機的結合,期望學生能以自己的族群文化為榮,接引母文化中的價值、品格與信念,達成薪火相傳的文化使命。
4 個教學構面
為協助教師成為百分百 KIST 教師,我們根據 KIPP 卓越教學架構的內容與精神,再考量台灣教學現場需求,發展整理出「KIST 卓越教學架構」,並提出 4 個教學構面,KIST 教師將持續致力於成為更好的人。
自我與他人
「自我與他人」是積極的尋求自我成長,有效的管理時間、精力與態度,並積極聆聽以真摯溫暖的態度對話,建立與夥伴、學生、家長彼此之間的了解,提升教師對他人的理解、與人的連結以及自我的成長心態。
教室文化
在卓越的教室文化中,教師專注建立一個良好環境,透過表情、聲調與動作,散發對教學與學習的熱愛;學生快樂地投入、專心於學業,並且對自己在不同學習階段和未來生活中的個人和集體成功,感受到責任。
教學循環
「教學循環」幫助教師嚴謹的規劃並執行教學、評估學生是否精熟並確保所有學生有思考、說與寫的機會。卓越的教學需深知,即使最微小的細節也可能大幅影響學生的學習精熟度。
知識
此教學構面幫助教師重視自身的專業提升,包括孩子的身心發展、教育學、學科知識等相關專業的成長等,並了解每個學生的長短處與學習類型,使用不同的教學和分組策略行動。
5 個教學特色
教育是提供孩子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KIST 學校以腦科學為基礎,以社交與情緒學習、品格鍛鍊、個人化學習、文化相關教學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辦學特色發展的重要方向,以培養成功品格與穩固基礎學力,也符應未來世界人才需求。
社交與情緒學習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
KIST 認為社交情緒學習是品格力推動的催化劑,SEL 五大核心能力為:自我意識、社會意識、自我管理、關係技能、負責任的決策,希望培養學生理解情緒,正向回應與善待他人,以及有效解決問題衝突等能力。
品格鍛鍊
KIST 相信「品格」是孩子和教師內在最大的驅動力,藉由日常生活中的刻意練習,將品格教育融入課堂,達到雙重目的教學,並以境教、制教、身教、言教營造品格大架構,掌握品格微時刻,帶領孩子實踐品格鍛鍊,突破偏鄉環境的閾限。
個人化學習
面對獨特的個體,面對學習習慣與速度不盡相同的孩子,KIST 相信個人化學習能幫助每一位孩子用最適合的速度、教材、自學方法,邁向終生學習與自主學習。個人化學習包含三大歷程:知識存取、學習參與、學習成果的展現。
文化相關教育學(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 CRP)
KIST 以學生為中心,在孩子的生活經驗上,在文化中看見自己的本體,而老師亦需具備相關文化底蘊。CRP 教學法三個要件:1)學習上的成功奠基於文化上的完整性;2) 從解構文化中理解自己文化特徵,並且對於當代許多特色文化進行解讀;3) 認識、理解、批判當時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藉由意識形態的讀跟寫,訓練此能力。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KIST 學校課程以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為目標,並結合地方、社區與部落的教育,讓孩子及社區具備「未來發展必須顧及生活的品質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共生與福祉」之全球視野,以達實踐學校教育與社區之「永續發展」。
6 個夥伴特質
我們視夥伴為重要基石,亦對每一位夥伴有高期望。期望 KIST 夥伴擁有以下特質:
成長心態
相對於「固定心態」的人,具有成長心態的人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而且活到老學到老,能持續自我要求,與時俱進,不斷追求真理,勇於離開既有舒適圈,承擔不同且具挑戰性的任務, 從中歷練、學習成長。
當責態度
能以身作則,說的等於做的,不推諉應承擔的最終責任,並願意在他人面前承擔部屬的過錯,而面對部屬時,能明確指正,讓部屬知錯能改。
團隊合作
能以團隊目標與利益為先,主動解決問題,接納不同的意見進行分工,運用「打群架」的方法,善用有限資源完成任務創造整體最大效益。
誠信
能用愛心說真話,真誠表達自己的不同想法,並鼓勵建設性的衝突討論;若發現有不如預期結果時或疏失時,能及時承認錯誤,告知利害相關人,以掌握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堅毅
面對困難與挑戰時能勇於接受,並且積極地尋找方法突破,堅持不懈,發揮「不難的事情不做」的精神。
熱情
能對認同的價值與使命保有熱情,並充滿活力的參與展現。
訂閱 KIST 電子報
看見更多 KIST 教學方法與孩子改變的故事,歡迎訂閱 KIST 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