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組別介紹
2025 KIST 專題式學習成果展 - 參展組別介紹
點擊組別名稱將自動跳轉至該組介紹
A 桃源國小
A1 布農獵人智慧
#獵人智慧 #勇氣 #文化認同

- 指導老師:蔡新福(薩可努Sakinu)、林幸慧
- 參與學生:五年級全體學生
為了讓學習者鼓起勇氣進入山林,向獵人學習傳統狩獵,課程安排獵人講述生命故事與歷史記憶,學習者筆記並感受狩獵的品性與神靈互動;最終勇於操作:獵徑尋覓和陷阱製作,將故事轉化為劇本,並戲劇展演與作品展示。
A2 布農音樂智慧
#傳統樂器 #技藝 #文化表達

- 指導老師:蔡新福(薩可努Sakinu)、李昊原、林幸慧
- 參與學生:五年級全體學生
為了讓學習者感知布農傳說與音樂涵養,課程安排耆老口述傳統樂器史,學習者跟隨耆老實作:羌笛、弓琴、響棒,並將樂器製作過程輸出於筆記、說明書、海報;最終將「阿朵兒傳說」改編成劇本、演練、展演。
B 三民國中
B1 生命繪本與部落地圖
#情緒學習 #鄉土認同 #覺察療癒

- 指導老師:施福隆
- 參與學生:七年智班全體同學
學生透過時間與空間的回憶,提取淬鍊生命中的情緒與感官的故事,加深自我認知與覺察,更接納與愛惜自己的存在。
B2 容貌焦慮
#青春期 #容貌焦慮 #自我改變

- 指導老師:賴柔均、施福隆
- 參與學生:王○芯、田○婕、陳○晞、胡○心、施○臻、賴○妤、柯○恩、林○塤
這個專案發想時為中二病,但後來演變成青春期特有的扭捏行為,希望透過述說和分享,讓彼此溝通更順暢,也讓更多人知道青春期小孩的想法。後期製作專注在故事的產出,有動畫和影片兩種媒材。
C 樟湖生態國中小
C1 校園周遭探究 — 我的校園周邊景點地圖
#在地探索 #team work #遊戲化學習
- 指導老師:沈小非、蔡綺珮、許佳絢、江鈺涵
- 參與學生:陳○譯、陳○希、陳○辰、黃○宇
學生透過地圖尋找並踏查校園周圍景點,從踏查中探索大自然的生態,在探索中尋找其中的樂趣,並記錄每個景點特色後,透過團隊合作畫出自己心中的景點地圖,進而能與他人分享在地特色的美。
C2 校園食材探究 — 紅毛丹組
#校園食材 #動手料理 #探索與記錄
- 指導老師:吳孟真
- 參與學生:吳○穎、許○玥、王○臻
學生透過在校園中探索可食用的食材,體驗從發現、尋找、設計到實際動手製作料理的完整歷程。在這段學習旅程中,培養觀察力與實作能力,並將所有過程整理記錄,完成一本專屬於自己的《從校園食材到料理》探索手冊。
C3 校園食材探究 — 食材探究組
#校園食材 #動手料理 #探索與記錄
- 指導老師:柯柏丞
- 參與學生:吳○樂、李○
學生透過在校園中探索可食用的食材,體驗從發現、尋找、設計到實際動手製作料理的完整歷程。在這段學習旅程中,培養觀察力與實作能力,並將所有過程整理記錄,完成一本專屬於自己的《從校園食材到料理》探索手冊。
C4 社區產業探究 — 竹子組
#竹子知識 #竹青蛙DIY #環保再利用
- 指導老師:李盈萱
- 參與學生:陳○赫、莊○璿
邀請社區耆老帶領學生走進竹林認識竹子的相關知識。透過小組討論找出樟湖竹子的亮點,且思考可以透過什麼方式將竹子的亮點傳遞出去,最終選擇讓遊客製作古早童玩-竹青蛙,在認識竹子的過程中,增加樂趣。
C5 社區產業探究 — 茶組
#茶包盲盒 #文創小物 #生態多元化
- 指導老師:楊舒涵
- 參與學生:林○箴、王○芯、黃○栯
我們因為學校課程、對茶有興趣並結合組員家庭背景,深入探究樟湖茶的產製與文化。透過參訪茶園與訪談,我們發現茶的生態多樣性與包裝魅力,最終設計出結合文創小物與茶包的「樟湖秘香」盲盒。
C6 手機遊戲終結者 GAME OVER
#手機成癮 #作息不正常 #人際關係
- 指導老師:陳綺華、楊芳琳
- 參與學生:葉○翰、陳○彥、陳○建、李○丞、吳○書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容易沉迷於手機遊戲,不僅影響作息,也導致學習成效下滑,甚至影響人際關係。我們期待透過深入了解沉迷手機遊戲的原因,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建議,協助大家建立健康且自律的使用習慣。
C7 不再小「路」亂撞 — 打造更安全的通學之路
#人車爭道 #安全 #效率
- 指導老師:陳亮
- 參與學生:張○青、王○紳、高○容、陳○慧、郭○彤
我們發現上下學時行走於校內大斜坡存在不少安全隱憂:人車混行、雨天濕滑等問題。為了讓學校的大家可以行走得更安心,我們希望找出可行的改善方式,打造一條更安全、更友善的通行路線。
C8 拒絕當 AFK 學生,滿血進入學習戰鬥模式
#專注力 #記憶力 #好奇心
- 指導老師:陳綺華、楊芳琳
- 參與學生:郭○旭、李○丞、林○惠、林○瑋、張○宏
身邊總有許多同學經常提到自己無法專心。為此,我們決定深入探討這個問題,透過調查國中生在晚自習及獨處時的情況,找出造成分心的主要原因,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幫助大家提升專注力。
C9 如何有效溝通 — 以同學處理事情為例
#衝突 #控制情緒 #溝通
- 指導老師:邱韻穎、趙翔宇
- 參與學生:林○真、林○儀、黃○翰、黃○睿、廖○二
溝通互動中若出現誤解,常常會引發衝突。因此,我們希望在處理事情時,能夠建立和平且有效的溝通方式,並學習如何在生活中表達想法、傾聽他人,同時練習情緒調節,減少誤會與衝突的發生。
C10 提升樟湖圖書館的方便性,打造方便的借書系統
#圖書系統 #閱讀空間 #提高使用率
- 指導老師:邱韻穎、趙翔宇
- 參與學生:王○元、林○祥、林○辰、葉○汝
我們發現學校圖書館的使用率偏低,因此好奇大家在使用上遇到了哪些問題。藉由了解同學對圖書館使用上的困難,進一步提出改善建議,提升圖書館閱讀空間的功能與便利性,讓更多人願意走進圖書館、親近閱讀。
C11 拯救校園刷卡率
#刷卡率 #出缺勤管理 #效率
- 指導老師:邱韻穎、趙翔宇
- 參與學生:莊○靜、宋○恩、吳○臻、黃○鋅、蔡○瑋
我們觀察到目前仍有部分同學經常忘記刷卡,導致後續需要花時間補登,老師也因此需要多次提醒。為了提高學生出缺勤管理的效率,我們希望透過提升刷卡率,減少這些重複性問題,讓師生都能更加專注於學習與教學。
C12 探索樟湖「梅」知識
#梅子 #社區踏查 #研究方法
- 指導老師:趙翔宇
- 參與學生:林○彤、吳○悠、林○辰、楊○展
孩子參與地方創生社後進入社區,了解到樟湖居民有製作 Q 梅、脆梅的習慣,從此延伸探究梅子在樟湖的意義脈絡,踏查社區時結合社區亮點,構想提案從亮點推廣樟湖社區與梅子的做法。
C13 樟湖土地公信仰初探
#信仰 #傳統 #傳說
- 指導老師:陳璦瑋
- 參與學生:劉○源、黃○祐、吳○恩、廖○銘、姚○宸、張○忻、許○蕾、張○臻、吳○儀
C14 以梅子點亮樟湖社區
#社區 #梅子加工 #經濟作物
- 指導老師:余忻妍
- 參與學生:王○崴、羅○瑄、廖○廷、沈○林、林○葳、鄭○宣、郭○瑜
樟湖過去曾經發展過梅子產業,但隨著時間推移,這項產業逐漸沒落。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專題,深入了解梅子在樟湖的歷史與用途,並學習梅子加工品的製作過程,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並品味梅子的獨特風味。
C15 樟湖村的觀光景點 — 以柑仔店為中心
#樟湖社區 #產業 #景點
- 指導老師:陳慧心、陳恆毅
- 參與學生:802 全體同學
單車走讀的練騎,總會路過一間不那麼起眼的柑仔店。透過探訪樟湖舊校區的柑仔店,從柑仔店阿嬤的生命故事裡,認識了舊樟湖社區發展的產業與人文,在這裡找到滿滿的寶物,期待可以介紹給更多人認識樟湖的美麗。
D 光榮國小
D1 桑葚實驗小隊
#義竹踏查 #在地特產 #創意料理

- 指導老師:郭鈺青、鄭琇錚
- 參與學生:一、二年級全體
學生實地踏查義竹在地特產,透過訪談居民蒐集製作秘方,動手嘗試重現傳統風味,最終以創意料理方式展現感恩,回饋受訪者與社區。
D2 異味龍
#校園味道問題 #解決方案 #合作共創

- 指導老師:鄧美齡、陳美儀
- 參與學生:三、四年級全體
學生觀察校園味道問題,進行實地調查與訪談,提出可能成因與解決方案,實際規劃並執行改善計畫,展現合作解難與共創精神。
D3 為我們發聲
#光榮發聲管道 #照顧所有人 #讓聲音被聽見

- 指導老師:宋亭緻、彭郁家
- 參與學生:五、六年級全體
孩子學習透過適切方式表達心聲,設計發聲管道,照顧團體中每一位成員的需求,在清楚表達中培養責任感與同理心,實踐共好理念。
E 老梅實小
E1 探索自然的偵探隊
#資源永續 #可實地景 #問題解決
- 指導老師:林雅芬
- 參與學生:一甲全體學生
透過探究石門區海濱植物與可食地景,啟發學生認識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並培養尊重生命、保護環境的價值觀。課程結合學校教材園,將課程學習轉化為實踐行動。
E2 小石頭守護者
#多元表徵 #問題解決 #遊具規則

- 指導老師:葉貴英
- 參與學生:二甲全體學生
發現學校環境的特色與需解決的問題,並應用多元表徵,介紹和宣導學校好玩點的特色和遊玩正確規則。
E3 銀色守護者
#互動關懷 #敬老助老 #改善策略

- 指導老師:邱星
- 參與學生:三甲全體學生
探究老年人在身心變化及生命階段轉變中面臨的挑戰與需求,提出改善老年人生活的方法。
E4 風情萬粽 ‧ 款款凍人
#石門美食 #探究整理 #創意推廣

- 指導老師:王怡今
- 參與學生:四甲全體學生
探究石門在地美食的製作,了解其背後的文化脈絡與意義,運用創意,推廣在地美食。
E5 五甲總鋪師
#團隊合作 #菜單煮食 #辦桌文化

- 指導老師:洪青妃
- 參與學生:五甲全體學生
透過辦桌,學習料理與團隊合作,以食物與文字表達文化與感恩。從菜單設計到宴席呈現,體驗計畫與執行的過程,理解料理是文化傳承與個人情感的展現。
F 坪林實中
F1 音樂和弦情緒卡
#情緒和弦 #SEL #AI 科技

- 指導老師:游秀雯
- 參與學生:七年級全體學生
在這堂充滿創意與感受力的美感藝術課程中,我們將音樂和聲與色彩、情緒、個性連結,結合 GarageBand 數位音樂創作軟體及 AI 技術,帶領學生製作專屬於自己的「音樂和弦情緒卡」。
F2 「穿」越海洋:快「塑」時尚
#海洋污染 #快時尚 #廢材手作

- 指導老師:陳怡心、陳筱婷
- 參與學生:七年級全體學生
透過繪本導讀、講座、紀錄片、資料蒐集、繪製小書、改造廢材等多元學習方式,認識海洋危機與快時尚等環境永續議題。海灘成堆的垃圾反映當代人的消費習慣,學生們不僅在每堂課反思討論,更習得技能以手作來實踐環保。
F3 感情解憂店
#情感教育 #愛的手搖飲 #性別平等教育

- 指導老師:陳筱婷、陳宛君
- 參與學生:八年級全體學生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期待愛情,卻也困惑與煩惱。因此我們特別上關於愛情的課,除了理論,也讓孩子去訪談老師的愛情經驗,了解他人如何面對愛情難題,進一步解憂與解答自己對愛情的疑惑,培養更成熟的情感觀。
F4 坪實出發,淡蘭不怕
#淡蘭古道 #山野教育 #生態永續

- 指導老師:陳永昌、蔡慶沺、陳宛君
- 參與學生:八年級全體學生
學生走進淡蘭古道,從觀察自然到探究議題,透過 PBL 專題學習歷程,連結環境、文化與自身。引導學生思考與自然的關係,實踐「凡走過不留痕跡,只留下記憶」,從感受出發,逐步發展出關懷自然、行動參與的永續素養。
F5 畢業前的感謝禮
#社區服務 #自主設計 #感恩回饋

- 指導老師:仇德真、李昱萱
- 參與學生:九年級全體學生
學生的校園生活常受惠於社區,故在畢業前以回饋社區,表達感謝為出發點,發想祝福社區的事情。經討論定調服務對象為坪林的公共托老中心,透過對長者的反思、場勘與討論,帶領兩小時活動,帶給社區長輩溫暖。
G 峨眉國中
G1 走讀峨眉
#走讀踏查 #轉譯文化 #連結生活

- 指導老師:劉育碩
- 參與學生:七年級全體學生
地方最熟悉的樣貌來自生活場域,孩子們透過走讀、訪談與田調,繪製屬於自己的地方地圖,形塑對土地的記憶與理解。下學期走讀踏查富興隆聖宮及聚落,蒐集在地故事,搭配地方九獻禮呈現出成果展。
G2 時空農場 2.0
#在地農場 #永續理念 #課程實踐

- 指導老師:彭新惠、馬英明、羅珮雲
- 參與學生:林○威、何○恩、湯○杉、温○琪、余○璇、彭○倪、宋○瑀、曾○雲、温○銘、鍾○恩、林○蓉、彭○慈、魏○瑄
時空農場2.0將落地在峨眉鄉湖光村,透過實體探訪希望農場,將李博與馬老師的經驗帶回課堂,由學生親自討論及設計農場規劃,製作農場模型,預計今年夏天開墾出屬於峨眉國中的時空農場2.0。
G3 金光茶葉傳奇:峨眉四季探險記
#互動策略 #文化探索 #桌遊設計
- 指導老師:邱瀞儀、陳郁仁、楊書琪
- 參與學生:七八九年級全體學生
玩家將在充滿節慶與挑戰的遊戲地圖中,透過答題、擲骰、收集金光茶葉等方式進行冒險。遊戲融入峨眉特有風土人情與四季節令,讓玩家在互動與競賽中,深入認識在地特色、體驗文化之美,兼具學習與樂趣。
H 拯民國小
H1 健康地圖
#SDG3 #我的身體我作主 #健康探險隊

- 指導老師:沈育如、邱于玲
- 參與學生:楊○玥、林○冬、李○均、林○琪、陳○原、張○軒、薛○芸、林○霏
透過動手拼人體器官、玩猜猜器官遊戲,學會身體的奧祕和保護方法,用紅綠燈認識身體界線,織出自己的安全網。還有虎尾的醫療資源立體地圖,變身健康小偵探!一起練習「關心他人」,讓我們的身體、心理和人際都健康!
H2 健康寶寶養成中
#SDG3 #健康飲食 #幸福快樂

- 指導老師:顏妏芯、陳安怡
- 參與學生:劉○余、林○妤、劉○澄、吳○芃、陳○鋒、張○睿、陳○儀、李○潤
從大腦認識出發,在日常生活中看見飲食的對於健康以及情緒的重要,藉由自己所設計的健康餐盤,認識營養比例,並且分享林記蔬果汁的體驗,推廣飲食健康及幸福連結。
H3 銀髮微笑計畫
#SDG3 #祖孫闖關 #關懷行動

- 指導老師:陳玉儒、許盈盈
- 參與學生:劉○浠、丁○茗、羅○惟、王○菲、王○婕、陳○橋
從家中長輩的笑容開始,變身小小行動觀察員擴及到社區,透過訪問家中長輩,了解高齡者需求後,設計適合長者的遊戲。學生們將遊戲帶到社區活動中心與長輩同樂,在地方慶典舉辦跨世代的祖孫闖關。
H4 高齡健康再出發
#SDG3 #在地串連 #青銀共創

- 指導老師:林泓宇、江芸姍
- 參與學生:蔣○靜、陳○氶、徐○光、王○佑、林○霏、施○緹
搭上高齡歡喜列車,從認識 SDG3 開始,進入社區與社區長者互動,猜猜怎麼讓阿公、阿嬤笑嗨嗨?翻開長者指南手冊,帶你走進社區了解長者需求,一探我們的健康福祉促進,不妨也在家和家中的長者一起動滋動吧!
H5 我們與理想城鎮的距離
#SDG11 #理想城鎮 #人本交通

- 指導老師:林詩穎
- 參與學生:曾○諺、林○毅、葉○、林○彤、林○希、林○甄
臺灣的城市是理想城鎮嗎?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其實,我們可以學習國外宜居城市的優點,用更寬廣的視角回頭來看看我們居住的城鎮,還有哪些是可以努力的?
I 仙草實小
I1 山洋巡守隊
#環保 #SDGS #登山

- 指導老師:賴世哲、洪琪琇
- 參與學生:四年級全體學生
學生自主依照興趣選擇登山與海洋議題,透過蒐集資料並進行宣傳小冊製作,學生透過分組合作,從法律及汙染層面進行資料歸納整理,並進行未來行動規劃。
I2 紫斑蝶休息區
#紫斑蝶 #保育 #種植法

- 指導老師:洪琪琇、江美嫺、陳昭盛
- 參與學生:五年級全體學生
學校位於紫斑蝶遷徙路線,平常在學校都可以看到紫斑蝶,因為學校有工程進行,完工後紫蝶數量變少,學生自主發想解決方案,想要吸引更多紫斑蝶到學校。
I3 琉給海什麼
#單車 #團隊合作 #自我成長

- 指導老師:羅佳妮、陳冠伶
- 參與學生:六年級全體學生
本專案透過三天兩夜的單車旅行,讓學生從仙草實小騎至小琉球,學習行程規劃、自行車技能與團隊合作,培養責任感、溝通力與公民素養,實踐自主探究與跨域整合的 PBL 學習。
J 三民國小
J1 田間的禮物
#稻米生長歷程 #五感體驗 #繪本

- 指導老師:連蕙芸、柯君翰
- 參與學生:低年級全體學生
低年級探究實作課程規劃出一系列的「稻米」生長歷程,開啟學生對稻米的五感體驗感受,並以繪本呈現對在地米的認識。
J2 美食冒險家
#美食 #遊戲設計 #Scratch

- 指導老師:陳品竹、徐向良
- 參與學生:中年級全體學生
中年級學生從自主探索之旅中,實地走訪印尼街與緬甸街,深入體驗異國文化與美食。設計任務挑戰遊戲的設計與研發,嘗試以數位創作呈現參訪歷程的所見所學,並以遊戲形式向他人介紹這段文化探索的精彩旅程。
J3 我看見我自己
#自主探究 #自我認識 #我的故事

- 指導老師:江哲緯
- 參與學生:陳○澄、柯○佑、張○同、施○良、梁○銨、方○光
透過回顧聯絡簿、圖文部落格與老師回饋等資料,學生整理出自己被看見的樣子,並用質性研究的方式設計出專屬的「自己的故事」,探索「我是誰」。
J4 土地公知識大挑戰
#土地公文化 #探究學習 #趣味問答

- 指導老師:江哲緯
- 參與學生:羅○毅、連○杰、許○敬、吳○宸、許○歆、劉○如、江○諮、方○光
本課程從學生對土地公廟的在地經驗出發,經由問題提出、資料蒐集與實地踏查,學生最後設計出一場「土地公知識大挑戰」問答活動,以趣味方式呈現所學,並深化對信仰文化的理解。
K 富田國小
K1 最後一年怎麼過,我決定
#自製畢冊 #自行規劃畢旅 #從不能去到能去

- 指導老師:李佳晟
- 參與學生:潘○瑜、沈○希、廖○樂
圓夢計畫課中全班規劃了三天兩夜的畢業旅行,從 0 到 1,全班一起從台灣最南端出發,搭乘大眾運輸來到不靠海的南投,除此之外,孩子還用 canva 自行製作畢業紀念冊,留下屬於自己的美好歲月。
K2 破解假訊息
#假訊息 #學習策略 #AI 世代

- 指導老師:林珊如、李佳晟
- 參與學生:潘○瑜、沈○希、廖○樂
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時常需要在網路上查找資訊,然而有些訊息卻似真似假,難以判斷,因此在這門課,孩子學習如何破解假訊息,且最後的任務,他們也將這個技能分享給家長。
L KIST Family
L1 KIST Family
#家庭 #學校 #孩子
- 參與夥伴:陳明、廖思嘉、施廷宜、林倍安、黃健豪
以打造不平凡的下一代為目標,KIST Family透過家庭、學校與孩子三方的共學平台,凝聚家長成為彼此的支持與後盾,在交流中一同學習、共同成長,形塑出一個更有溫度的教育社群。
訂閱 KIST 電子報
看見更多 KIST 教學方法與孩子改變的故事,歡迎訂閱 KIST 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