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欣榆
訪談對象/花蓮縣三民國中老師 王瑱鴻
出身新北的物理人——王瑱鴻老師,意外進到補教業,從此以老師身份展開生活。經過北部大大小小學校的歷練,發現自己特別熱愛且擅長引導孩子探索專長,因此將目標放在偏鄉學校,期望自己能帶來改變。當花蓮開缺後,就投奔豐濱國中,一教便愛上這塊土地,也愛上原民學生,而一年前輾轉來到 KIST 三民國中擔任老師。
找尋每一道屬於孩子的光芒,看見自己的無限可能
瑱鴻老師的專業在理工與數學科目,但瑱鴻老師不急著化繁為簡。他認為,將困難的知識化簡是不切實際的,對這些孩子來說,不懂就是不懂。因此,瑱鴻老師所做的是為他們鋪設階梯,讓他們逐漸接近目標,最終能夠觸手可及。
在他的化學學習單裡,沒有太多的化學式,而是寫著「帥哥的汗」、「美女的淚」等等好笑又引發好奇的代表詞,一個詞就代表一種水溶液。課中請孩子們將各燒杯分別混合並記錄結果,鼓勵孩子多觀察,再引導孩子們把所有的結果分類,最後才整理出各式化學反應的成因。他希望孩子們能更深入的理解原理,而不僅僅提供他們操作的簡單指南。他給予孩子們一百次的練習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將這些知識融入自己的思維中。
瑱鴻老師深信,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優點與專長,他努力尋找並發掘他們的光芒:有的孩子擅長將示意圖畫得清晰明瞭,有的孩子在討論中展現良好的領導和整合力。對瑱鴻老師來說,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比他們在學科成績上的優秀更為重要。
多重身份的百變怪
在瑱鴻老師來到三民國中的五週後,孩子對他説:「老師!我本來以為你很機車誒!看來你很好相處!」原來,不論在辦公室、走廊上、課堂中,學生都在觀察他,而瑱鴻老師以真心來感化他們。現在在校園中,只要瑱鴻老師走到哪,都有不少的呼叫聲,學生也跟他打成一片。
瑱鴻老師就像個百變怪,學生以什麼方式呼叫他,他就以相對應的方式回應孩子,所以在瑱鴻老師的課中,可以聽見「老師」這個詞被轉換成各種語言、各種語調的招呼語。對他而言,沒有永遠的老師:在課堂上他擔任知識的傳授者,課後他向學生們學習原民文化、語言,有時也跟著棒球隊練傳接球,或與舉重隊一同做操,瑱鴻老師説:「隔天醒來,腳有一個禮拜不是我的,寸步難行啊。」當孩子換位擔任老師時,更加為師生關係增溫。
三民用魔法擦亮孩子品格力
三民國中圖書室的外面有一張很有趣的排行榜,上面記錄孩子們被老師稱讚的次數和事件,讓他們知道自己受到讚揚,以此建立自信和勇氣。瑱鴻老師是榜上佔多數的老師,他不吝嗇地給予孩子們鼓勵和肯定。
不只如此,三民國中專有的「刮刮卡」也是瑱鴻老師給予鼓勵的媒介。當孩子表現好,例如為團隊付出、助人、回答問題等,每位師長都可以發刮刮卡,裡面會有點數,孩子可以決定要拿來兌換自己想要的小餅乾、文具,或是集合到班級金庫裡換取班遊日——由學生自行將一整日的行程規劃設計好,交由處室審核。
在瑱鴻老師的觀察中,他發現在原民學生的觀念裡,團隊大於個人,他們重視合作無間後的開花結果,每當有孩子將點數投下金庫時,全班都會為他喝彩,這學期已經每個班級都換過一次出遊。
瑱鴻老師説:「在 KIST 學校裡,所有人的焦點都是孩子。」當哪一個孩子出狀況,所有老師還有校長結合起來,在課中多注意他,也給予他需要的幫助,讓他能重新振作。打群架在三民國中不是一個規定,反倒像是日常,每位老師都是彼此的肩膀,都共同期待看見更美麗的校園、更快樂健康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