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韓恬欣;責任編輯/陳冠華
自 2017 年 KIST 聯盟辦理第一場暑期共識營僅有三民國小、桃源國小、拯民國小 3 所學校參與,經過八年的時間,2025 年的暑期共識營已有 13 所學校、超過 200 位以上教師共同參與,KIST 聯盟持續在教育這條路上做出選擇與承諾,用全校的力量打群架。

2025 年共識營聚焦於「串連學校與聯盟、展望未來」,深化對即將迎來的 KIST 十週年(以下用 K10 代稱)願景的理解,並探索跨校協作的新可能,持續打造 KIST 聯盟的共好文化。

連結信念,凝聚教育願景
第一天以【良師興國】為開場主軸,開幕儀式中,老師寫下自己所重視價值的實踐,並共同串連成信念之鏈,象徵在新學年裡,各校能持續發揮「打群架」的力量,讓更多孩子擁有優質的教育。

而接下來的【展望 K10 論壇 】,邀請校長與教師一同描繪未來十年聯盟的發展方向與角色定位,並透過各校分享主題短講(如:PBL、教練制度、新師支持等),希望透過「跨校交流」提供老師新的收穫與看見。例如:坪林實中珮馨老師分享了「一個教案,多種版本」的主題,對新手老師來說,可以從 0.5 開始,參考經典教案,撰寫符合現場學生需求的教案;而熟手老師,則從 2.0 出發,從操作過的教案上進行優化,實現「一個教案,多種版本」的效果。
接著,下午安排的【學校TIME】則讓每所學校回到自身脈絡中,由老師們提出對於新學年的想法,進行願景對話與實踐對焦,也讓各校建立凝聚力。

多元學習,深化教學實踐
第二天上午以【多元學習工作坊】開展,聚焦在嚴謹教學、專題式學習(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社會情緒學習(SEL,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等 K10 三大發展軸線,參與教師可依興趣與專長選課進行深度交流與共備。
在給新進教師的「嚴謹教學」工作坊中,先從設立學習目標開始,引導老師運用「ADAMS 原則」設立精準目標,於課堂中給予學生更準確的學習指引,且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透過「I do 我做 、We do 我們做、You do 你做」三階段的教學規劃,讓老師藉由「 I do 講解指令」練習把話講清楚,減少學生挫折感,提升學習信心再到「We do 引導嘗試」練習引導學生並給予回饋;最後是「You do 檢核力」裡了解學生學會與否,也是教師即時調整教學的重要依據。

而在 PBL 的軸線中,開設了不同主題,例如:學生思辨設計、五感觀察、數位探究 × 設計思考等主題,讓老師選擇有興趣的課程選修。
其中在「五感觀察 —— 開箱重組你的地方」的課程中,講師採集人團隊從視覺—採集地方色彩、聽覺—聽聲辨位、觸覺—質地拓印/石膏翻模,嗅覺—嗅聞植物氣味,最後製作五感感官卡以及教具箱,希望在課堂中給予老師不同的五感刺激,並在未來能夠發展多元課程,讓孩子延伸來自真實生活的觀察實驗。

另外在 SEL 的軸線裡,也由提供老師如:薩提爾師生對話與自我療癒的課程。
而在「追憶情緒年華來自我療癒」的課堂裡,講師先從冰山理論引導思考在情緒底下的行為、感受與渴望;並結合顏色做情緒書寫後,彼此分享各自的情緒回憶;接著講師分享了生命繪本與情緒書寫在教學現場的引導方式與延伸運用,課堂的最後,老師們也運用今天所學,設計符合學校場域/學生的教案,希望未來能以不同形式,將「生命繪本」的概念帶入到各校中。

在早上的工作坊結束後,下午則以【聯盟運動會】,串起各校夥伴的情感連結與協作默契,透過共同挑戰與趣味互動,強化彼此信任與歸屬,也藉此讓老師們體驗到聯盟中所重視「健康幸福」之核心價值,感受到 KIST 聯盟的凝聚力。

跨校共備,共塑教學藍圖
接著到第三天的【跨校共備】聚焦於領域對話與合作,讓教師依據學科教學脈絡,與他校的同領域教師共同對話、互相取經,期待在交流中逐步產出具體可應用的領域成果,作為新學期持續互動與深化合作的起點。

而在國小社會領域共備中,講師藉由火箭圖引導老師們思考「探究式學習」與「嚴謹教學」之兩種教學方式,以及了解老師未來於社會領域共備上的目標與需求,老師們也從討論中更能聚焦自己在教學現場中所重視與想解決的問題。
在這三天的共識營中,老師們透過各式工作坊與跨校交流感受新的刺激與看見外,也希望可以凝聚各校共識,感受聯盟的凝聚力與文化,一起為新學年做暖身,將三天共識營的養分帶回教學場域,於教育現場持續發揮「打群架」的力量,給予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