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KIST 薩提爾工作坊——從自我成長到教學融入

文 / 林妤慈

謝謝輝誠老師以及學思達夥伴的協助,很榮幸能邀請到台灣薩提爾推手——李崇建老師,分別在嘉義及台北舉辦兩場為期三天的薩提爾工作坊,帶領 KIST 夥伴暫離學校的紛擾,利用三天的時間與自己連結。

2021 KIST 薩提爾工作坊––台北場

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學生

工作坊一開始,崇建老師好奇 KIST 老師參加工作坊想獲得什麼,也好奇老師們平常都是如何照顧自己,現場鴉雀無聲,一片靜默。「我們多久沒有和自己連結了?」崇建老師分享,在從小到大的成長經驗中,父母總是壓抑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落淚時會告訴他們不要難過、當孩子感到生氣時會告訴他們不許胡鬧,漸漸地孩子收起了自己的情緒,不再與自己連結。

於是崇建老師為 KIST 老師送上一份邀請,在這三天工作坊練習專注於當下,用深呼吸感受此刻的內在的感受,重新找回與自己的連結。內在感受會不斷影響著我們外在的狀態和應對,身為一位偏鄉老師,面對到的是更為複雜的教學現場,若要以和諧一致的姿態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和同理,老師的首要任務要先學會覺察感受、照顧好自己。

應對姿態是冰山的表層,每個行為背後藏著期待與渴望

薩提爾女士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座冰山,外在行為僅是冰山一角,應對姿態是我們唯一在冰山看得見的部分,而大部分藏在水平面底下的是我們的內在,包含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孩子不願意寫功課、總是在課堂調皮搗蛋⋯⋯孩子內在的「感受」可能是難過和生氣,他的「觀點」或許是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他「渴望」的也許是父母或老師能多關心他。崇建老師帶領 KIST 老師們認識薩提爾的冰山理論,藉由認識冰山理論,讓老師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可以停下來想想,孩子的冰山下可能深藏了不同的期待和渴望,進而陪伴孩子的情緒,深層處理行為背後複雜的訊息。

應對姿態以「系統」存在,孩子深受家庭成員的應對姿態影響

在人與人的對話中,討好、指責、超理智和打岔是四種常見的應對姿態,為了求生存,我們不經意的展現這四種應對姿態,然而應對姿態常以「系統」存在,意指個人所展現的應對都與家庭成員的應對有關,例如父母的應對間接影響孩子的狀態。崇建老師邀請老師們重現家中爭執的對話,並剖析對話的應對姿態,運用身體的雕塑來呈現。看著兩位扮演夫妻的老師不斷跪下(討好)、手指對方(指責)、雙手抱胸(超理智)和背對(打岔),連續的「家庭舞步」讓台下老師們笑聲連連,也驚呼每一句對話都藏有不同的應對姿態,而要表達出和諧的姿態則需要透過不斷練習。

停頓、深呼吸、感受,崇建老師帶領夥伴進行感受的覺察,進而才能照顧好自己的內在。
唯有有穩定的內在才有機會接應孩子的生命,進入孩子冰山下層的感受,進而看見期待與連結渴望。

少問「為什麼」,展開好奇心對話

當孩子犯錯、有情緒時,老師們時常踩入提問的慣行地雷,以至於無法深入談話,理解孩子冰山的背後發生了什麼事。崇建老師帶領 KIST 老師練習以好奇心及客觀事實出發的提問,此對話原則包括不問為什麼、不引導至自己的期待、不和孩子說道理、避免直接給答案(老師們這才發現不踩地雷的問話好難呀!)。假設上課中發現孩子在睡覺,老師可以這樣提問:「剛剛在上三角函數的時候,老師看到你趴在桌上,發生了什麼事呢?」以客觀角度(看見孩子趴在桌上睡覺)提問,避免使用主觀假設來理解孩子的行爲,透過好奇心展開對話,進而真正連結到孩子的內在狀態。

崇建老師邀請夥伴一起示範對話練習。

三天的薩提爾工作坊,看見老師們專心投入在每個練習,從一開始害怕打開自己的感受,到願意停頓、感受內在情緒甚至與夥伴分享,也透過不斷練習以和諧的應對姿態展開與他人的對話。崇建老師最後邀請 KIST 老師們都能用豐盛的眼光欣賞自己,時時刻刻察覺感受,並且接納它,進而帶著豐沛的能量回到學校面對孩子。


*特別感謝:雨果文教基金會及普林思頓小學提供優質活動場地,讓講師和參加夥伴皆能在舒服的空間下、擁有放鬆的心情享受兩場工作坊。

分享這篇文章:

2021 年對誠致和 KIST 是開創性的一年,新北市坪林國中與台南市仙草國小以公辦公營實驗學校加入 KIST 聯盟,財團法人林業生基金會因認同 KIST 教育理念,成功申辦嘉義縣光榮國小受委託私人辦理,KIST 聯盟走向不同的合作模式,透過系統性的教學支持與創新教學策略,以全校的力量教育孩子,形成長期穩定陪伴孩子的支持力量。

如果您也認同誠致「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藉由建立堅毅、熱情、好奇等成功品格,帶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誠摯地邀請您加入支持我們的行列,攜手一同創建一個受人尊敬、有影響力的 KIST 學校體系,提供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

支持誠致方式

線上捐款
包含信用卡、ATM 等每月定期定額或單次捐款

台幣匯款
戶  名 /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
匯款銀行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金控總部分行(代碼 017-2015)
匯款帳號 / 201-09-09863-9

台幣支票
支票抬頭 /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
寄送地址 / 10043 台北市中正區寶慶路 25 號 2 樓
收 件 人 /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財務組
備  註 / 請於背面註明禁止背書轉讓

美金匯款(不可扣抵美國所得稅)
Account Name / Chengzhi Education Foundation
Beneficiary bank / 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Swift Code / ICBCTWTP201
Bank Address / #123, Sec. 2, Zhongxiao E. Rd., Taipei City, 10058, Taiwan
Account No. / 201-53-06314-3 (USD)

美金捐款(可扣抵美國所得稅)
捐款人若有美國所得,透過「世台聯合基金會(STUF United Fund Inc.,以下簡稱「世台會」)」捐款,可以扣抵美國所得稅。
世台會為美國登記成立之非營利慈善機構, 為美國聯邦政府核可之 501(c)(3) 組織。 由世台會開立的捐贈收據,在美國可依法扣抵聯邦所得稅。細節請參考世台會的網站 https://www.stufunited.org/
》請印出 STUF Pledge Form,填寫相關資訊。
》填寫支票,付款對象是 “STUF United Fund Inc”。或匯款至以下帳號
Account name / STUF United Fund Inc.
Account number / 12105517
STUF Address / PO Box. 520511, Flushing, NY 11352
STUF contact numbe / 914-433-0415
Bank name / Amerasia Bank
Bank routing number / 026011484
Bank address / 41-06 Main Street, Flushing, NY 11355
Bank phone number / 718-463-3600
SWIFT Code / AIABUS31
ABA Number / 026011484
》若採匯款捐款,請在 Pledge Form 上填寫捐款帳號,並將 Pledge Form 拍照存底後,把 Pledge Form 及支票(若採支票捐款)寄到以下地址:
STUF United Fund
PO Box. 520511, Flushing, NY 11352
》請聯繫世台會黃怡妙總幹事,通知她匯款人姓名、金額、以及指定受贈單位是 “Chengzhi Education Foundation”。
Yi-Miao Huang
Tel : 914-433-0415
Email: [email protected]

支持合作
歡迎更多企業、基金會、民間單位與個人提供不同的資源或專業支持誠致,也歡迎更多專業機構、學校與老師一起加入 KIST 學校、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提供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

感謝名單

誠致為政府立案之非營利組織,感謝各界對於誠致的支持,一路以來受到許多天使的陪伴與照顧,使我們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深、走得遠,在此向每一位天使獻上十二萬分的謝意,也由衷歡迎各界提供與教育改革攸關的任何想法或建議,我們將重視、珍惜每一個建言與每一分投入,並以實踐組織成立宗旨為決策依據,不受任何政黨、教派、政府、私人企業或機構的支配,一同攜手在有限的資源中發揮影響力。
另,鑑於個資法,本感謝名單未列名捐款或捐物之善心個人,並依筆畫排序,對於名單如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繫。
電話 / (02) 2393-6108
電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教育合夥人​

(捐款 100 萬以上)

史丹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立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至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虞彪董事長、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文曄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惟新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誠達集團、榮聖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投資人​

(捐款 10-100 萬)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炘麗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慈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佛門密宗黑教林雲大師基金會、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華南商業銀行受託公益信託AFC豪紳纖維科技/陳旺木教育基金專戶、萬豪宏達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豪紳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政府單位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教育部體育署、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台東縣教育處、台南市教育局、伍麗華立法委員、花蓮縣教育處、雲林縣教育處、新北市教育局、新竹縣教育局、嘉義縣教育處

教育單位

KIPP Texas Public Schools、台北市立大安幼兒園、台北市立萬華幼兒園、台北蒙特梭利幼兒園、台北蒙特梭利幼兒園 Ms.Lam School、台北蒙特梭利理想園幼兒園、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致理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普林思頓高級中等學校、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合作企業

BigByte Education 大樹國際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101)、台灣必富數位有限公司、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環球唱片公司、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宏信數位有限公司、沛德國際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社企流股份有限公司、金石堂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珍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圓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優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非營利機構

台北市瑞英扶輪社、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社團法人台北市百川扶輪社、社團法人台北市瑞安扶輪社、社團法人台北長安扶輪社、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社團法人均陽全人關懷輔導教育協會、社團法人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社團法人劉大潭希望工程關懷協會、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花蓮玉里扶輪社、虎尾東區扶輪社、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雨果文化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財團法人陳建志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國際扶輪 3470 地區、國際扶輪 3490 地區、國際扶輪 3521 地區、國際扶輪 3630 地區、雲林斗六扶輪社、嘉義大林扶輪社、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天使貴人

Chi & Huang Family Trust、Drs Jim Jer and Hsin Hui Hwu、Emil C Chang / Chia-Yi Li、Fang Family Fund、Frank & Grace Lin、Frank D Zhang、方興村、何麗梅、余綺芳、吳錦勳、李炳欽、李森斌、車和道、林琳、宣明智、范惠茹、秦宜石、高伯威、郭重松、陳一強、陳秀慧、陳美琪、陳維滄、陳麗如、喻賢璋、曾麗華、辜懷箴、黃春華、愛瑞克、葉丙成、趙元修、趙胤丞、劉富珍、蔡力凱、蔡今中、魏綉哖

專業夥伴

Alice Li、Brian Greenberg、川夏蓮、方金雅、王信凱、王慧蘭、朱志青、何昕家、余貞玉、吳月鈴、呂冠緯、李明融、李崇建、周中琪、宗祖嶶、林幼玲、林怡辰、林亮竹、林妍希、林健豐、林淑媛、施信源、洪夢華、洪德惠、范信賢、范揚武、涂志賢、高婷柔、張幼玫、張輝誠、莊越翔、許扶堂、許峻郎、許瓊華、郭晏輔、陳佩英、陳思瑀、陳政智、陳張培倫、陳淑麗、陳雅慧、陳慧珊、陳學志、陳麗雲、彭心儀、彭甫堅、曾士民、黃國珍、黃彩霞、黃雅貴、黃慧麗、楊幸鈞、楊雅芬、劉繼文、潘威嘉、鄭志鵬、鄭漢文、盧亭妤、盧貞穎、蕭宇珊、賴以威、鍾昌宏、簡菲莉、藍偉瑩、顧瑜君

KIST 學校後盾

KIST 各校家長會、中華民國交通部、日月昇宮、毛陳政華、王永文、王秀雲、王祥馨、王傑、台北市永東扶輪社、台北市金龍扶輪社、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石麗銀、同心緣企業團體、多采擷農場、江炳辛、李御菲、肖傲女子高爾夫球隊、佳立信工程有限公司、卓逸民、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林恆毅、林郁斌、林貴春、社團法人台東縣希望關懷協會、社團法人彰化縣福田慈善會、社團法人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芝蘭基金會、邱炳琳、邱達平、拯民國小愛心媽媽團、香港商鈦德台灣分公司、桃園國小社區志工、財團法人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臺中服務處、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明水基金會、財團法人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財團法人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鹿江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傳世 / 曉龍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新北市永和店仔街福德宮福德基金會、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金樹慈善基金會、財團法人臺中市私立衡山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臺北市天美慈善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際獅子會 300F 區第八專區第十九分區龍吟獅子會、國際獅子會300F區花蓮蓮花獅子會、常引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張培恩、笛布斯、莊勝雄、許瑞榮、郭茝芃、陳俊旗、陳彥博、陳耀勳、程豐工程有限公司、翔益營造有限公司、雲林縣虎尾鎮北溪社區發展協會、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黃婷、勤誠企業有限公司、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坪林區公所、新北市新店扶輪社、新竹女中校友會、新竹縣峨眉鄉公所、新竹縣峨眉鄉農會、新普科技有限公司、楊東和、葉振源、鉅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臺中市第二公有零售市場管理室、臺東縣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臺東縣基督教種子之家全人關懷協會、劉宇哲、潘德桂、學術交流基金會、勵日工程有限公司、聯合利華股份有限公司

實習生與志工

丁昱瑄、王賢慈、王澧錞、王薇婷、余采柔、吳宜芳、吳宜庭、吳冠緯、呂展綸、李玟儀、杜易瑄、沈俞均、周宜賢、周俊麟、林千又、林伯樵、林妤慈、林亞馡、林佩萱、林姵君、邱品叡、邱奕勳、施懿倢、柯育暐、孫梓豪、徐筱淇、馬緯文、張晏榕、許芳伶、陳南心、陳彥伃、陳禹蓁、陳美儀、黃安慧、黃品潔、黃奕嘉、黃振洲、楊于萱、楊芳琳、楊紫榆、廖偉丞、劉欣芷、劉品翰、蔡旻儒、蔡霖東、盧淨婕、龍意、韓子彤、簡霈瑜、羅廷文、譚森

財務資訊

誠致教育基金會 2011 年 5 月開始運作,成立 10 年來,我們謹記「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初衷。一路以來受到很多企業、單位與天使個人的支持與陪伴,我們誠摯地感謝各方的支持,也致力於確保妥善運用每一分一毫。

誠致於 2021 年召開 4 次董事會,定期由董事檢視財務管理情形,並委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查核。而 2021 年支出費用中,經營 KIST 學校佔 63.45%,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計畫費用佔 5.26%,學思達推廣與培訓佔 2.36%,程有威科技教育推廣佔 0.80%,而後台管理營運與行政佔 28.13%。

隨著 KIST 聯盟規模擴展至 9 所學校,不同學校與師生組成,豐富了 KIST 聯盟的多樣性,也促進我們在每年寒暑假與學期間辦理更多元的培訓課程,以符合不同職務與年資的專業發展需求。同時,也依學校需求投入特教師資或社工師等資源,連結所有正面力量,發揮打群架的精神,照顧好每一個孩子。另外,依照與地方政府簽訂的行政契約,每學年捐贈經費至 KIST 學校,用於學校環境整備、課程教師鐘點費與教材費等以提供學生多元學習資源,也補足代理教師暑期薪資與教師進修經費,以發展穩定優質師資。KIST 學校之經費主要由于曰江董事/誠達集團、梁立省董事/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文曄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虞彪/至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與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慈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支持贊助。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為培育優秀經營管理與事業發展人才投入社會創新事業,提升社會公平與永續發展,與多個社會影響力組織共同創辦,徵選對社創有高度參與動機的人才提供為期 6 個月的在職培育。經費主要由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于曰江董事支持贊助。

學思達推廣與培訓係為改變教師填鴨教學的觀念,以學思達教學法改變教學模式,辦理教學培訓坊、教師共備與講師入校研習等。

程有威科技教育推廣係為了紀念交通大學畢業、終身獻身科技業的程有威先生而設立,提供獎勵金鼓勵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蘇文鈺教授、宜蘭縣政府教育處教育資訊網路中心陳一鳴執行秘書與花蓮縣卓溪鄉太平國民小學呂奎漢老師 3 位得獎人善用科技,開發具有潛力且有助公共利益的教育專案,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品質及成效,讓更多孩子享受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後台管理營運與行政主要負責為團隊打造堅固的基礎,提供並執行良好健全的會計與內控制度、遵循法令規定,有策略且積極地發展人才職能,讓組織整體職能向上提升,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收入

支出

展望下一個十年——從質變到量變 再創大質變

文/誠致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 劉又甄

2021 年,誠致教育基金會將第一個十年的教育新創實踐故事編輯成第一本書《與孩子一同編織未來》,具體分享公辦民營學校轉型的歷程點滴。從 2017 年承接三所國小,2018 年新增國中場域,2019 年擴展為六所學校,在核心學校創造改變的經驗中,型塑第一波的質變;並持續思考量變的推展,2021 年增加與其他基金會合作經營公辦民營學校的模式以及公辦公營學校的合作模式,KIST聯盟已達九所學校的規模;未來規劃擴展公辦公營學校的合作,透過更大規模的轉型實踐累積,凝鍊與精進成功模式,積極因應鄉村小校、少子化與學習新樣貌的挑戰,再造質變升級。

KIST 以提供「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為願景,從美國公辦民營 KIPP 學校的典範學習中,逐步展開落地實踐的反思與修正,開創本土化台灣模式,勾勒核心教育理念與教學策略,聚焦組織核心價值與文化塑造以及聯盟與人才發展策略,朝願景邁進的發展關鍵路徑也愈來愈具體而完整。在李吉仁老師帶領下,基金會執行團隊以及各個 KIST 學校,透過 SPTS 工具 (Strategic Choices 策略選擇軸線、Key Path 關鍵路徑 、Tactical Action 戰略行動 以及 Success Indicator 成功指標),梳理學校轉型的重要策略與行動方案,並透過團隊夥伴更多的對話,凝聚對於學校發展願景的圖像共識;再透過跨校的交流分享,豐富對於教育願景與實踐的想像,期望能透過聯盟的打群架力量,擴大教育影響力,為台灣教育創造更多轉型改變的能量。

展望未來,誠致希望透過更紮實、更有系統性的研習發展、教師支持系統,能夠更快速地幫助老師教學成功、幫助學校轉型成功。如發展教師發展手冊,兼顧學科領域專業與非認知能力建構的教學策略增能,幫助老師更有節奏地逐步精進 KIST 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技巧,提供適合的相關教學資源 (教材或評量交流、共備小組運作);搭配有經驗的教學夥伴陪伴 (mentoring),持續性地安排校內夥伴或是聯盟專家顧問的觀議課支持,協助老師快速調整;更搭配全校力量、聯盟支持,落實「樂在工作,健康第一,家庭第二」的文化,營造對於教師身心安頓更友善的校園。 幫助對教育有熱情、有理想的教育夥伴,能更有效能地精進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協助孩子強化素養與福祉發展能力的教學專業;並透過發展式領導,激發老師發揮成長心態,持續拓展教學專業與職涯想像。同時,持續發展學校領導職能,透過流程設計 (如個人發展計畫、定期一對一對話、教練陪伴等),從自我領導、到團隊領導、教育行政領導,激盪更多教育創新發展的火花。

在學校轉型與聯盟發展推動上,將規劃數場線上讀書會與工作坊以分享教育實踐經驗,亦推動核心課程線上化(系列性教學影片),讓更多非 KIST 學校的教師也有機會了解相關教學策略與技巧,對於翻轉教學或學校轉型能有更清晰的調整準備與想像。另一方面,也希望強化與重點縣市的策略合作,協助更多公辦公營學校轉型與教師賦能專案;聯合更多正面力量,優化與各教育合夥人的連結與合作 (家長、社區、教育組織、企業),讓資源運用更有效能、教學品質更好,共同營造更有利鄉村教育發展的生態圈。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期待  KIST 成為台灣教育創新最有能量的場域之一,創造更多可複製、可規模化的產出與模式,幫助更多學校轉型成功、更多教師賦能順利,為更多孩子創造能發揮天賦的舞台。台灣面臨少子化的危機,每一個孩子都不能少,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更好、更有效能的學習環境與資源。期待質變、量變後,第三波的質變,讓更多老師順利地轉化新學習浪潮的賦能準備,更多實驗教育的先進者們,共同為台灣教育創造更美好的教育風景。

十年有成——《與孩子一同編織未來》

誠致教育基金會從 2010 年底創立至今已走過十個年頭。這十年來,謹記著「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誠致始終希望以有限之力推動最多的改變,從外婆橋計畫、創立均一教育平台、辦理翻轉教室工作坊到創建 KIST 學校,每一項都是這場「百年樹人」的持久戰中,種下的小小樹苗,期望有一天能壯大、照蔭到更多鄉村的孩子。

感謝天下文化出版社及作者吳錦勳先生,用敏銳的觀察力及細膩的文筆,撰寫並出版《與孩子一同編織未來》以記錄這十年誠致走過的每一哩路。這本書不只是關於誠致教育基金會,更是一群教育創業家,透過打群架的力量,在偏鄉教育困境中想方設法、在台灣落地實踐 KIST 教育創新,翻轉孩子生命的故事。

「孩子是教育的主體,『編織』需要多條線的調和與組織,過程中看不出全貌,但最後可以是個美麗驚奇的結果。」不僅是此書的命名由來,也是誠致對偏鄉教育的想像。

Read for One, Knit for All|合力編織未來教育願景

此書出版後,基金會發起「Read for One, Knit for All 合力編織未來教育願景」計畫,邀請正在教育現場服務的老師,以及即將投身教育工作行列的師培生,透過線上申請、誠致贈書,一起為台灣下一代的教育,提出更大膽的想像,編織出新的可能性。

截至 2022 年 3 月,誠致共贈出 9,525 本書,包含 550 逾間公私立國中小、29 間大學師培中心,以及教育創新夥伴 TFT 為台灣而教、學思達教師社群、瑩光教育協會、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夢的N次方等。

編織名人堂|來自教育夥伴的回饋

「此書,我讀完之後有五點深刻感想。一是,方大哥把企業家精神帶入教育圈;二是,方大哥看待台灣偏鄉教育是從大系統去切入與解決;三是,方大哥善於建立在成熟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四是,KIST的學校文化建立讓書中的師生故事有了更豐沛、更整體的縱深力量,而不僅是一段段孤立而感人的校園片段而已。五是,此書採訪編寫的作者,寫得既深入也能淺出,而且精彩。」——學思達基金會創辦人 張輝誠

「藉由這本書可以看到 KIST 校長和老師如何帶領學生實踐 KIST 理念,不怕失敗,邊做邊學。幫助家長了解品格教育的重要,帶動改變提升學生的品格力和學習力!」——新泰國中 劉繼文老師

「就像方大哥常常說他要退休了,要交出棒子了,我想因為他的典範和投入,會有很多人前仆後繼地繼續養育這一片森林,然後結出更多果子。」——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劉安婷

「過去十年裡,方大哥花第一個五年把均一教育平台辦起來,然後交給我;又花第二個五年把KIST 聯盟建起來,然後交給吉仁老師,我真的沒有看過這麼會創業,又這麼會交棒的。」——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呂冠緯

教師支持與發展

卓越教學架構

成為 KIST 學校,從卓越教學架構開始

受訪者/仙草國小 李志軒、光榮國小 林姿均
文/林千又
拯民國小教師團隊為新進學校設計卓越教學架構工作坊,期待透過共同的教學信念,建立共同文化和語言,並在工作坊後,持續利用指標反思教學,引領老師們在原有的教學概念下進行疊加、優化,逐步朝向卓越教學邁進。

教師支持與觀議課

實現「打群架」文化:校內教師支持系統

受訪者/樟湖生態國中小 洪珮甄、王靖玟
文/盧淨婕
樟湖國中小透過陪伴新進教師的校內支持系統——OBP (Onboarding Plan)計畫,新手老師除了能熟悉教學與行政職務,與熟手夥伴之間更能找到接住彼此、一起前進的力量。

以教學者為中心的觀議課,支持新進 KIST 教師教學成長

受訪者/峨眉國中 鄭安惠;胡茵 文/王賢慈
跳脫傳統的觀議課思維,專案教師胡茵透過以教學者為中心的提問與對話,看見教師需求,並且提供合適工具讓教師自行操作,無論教師或教練都能在彼此舒服的節奏上共同成長。

做教師最大的後盾,KIST 給老師一扇情緒窗口

受訪者/三民國小 黃建茗、誠致教育基金會顧問 周美蓉 文/陳禹蓁
KIST 教學顧問美蓉主任透過定期訪校,不僅細膩觀察教師教學盲點,並從教師心裡最深層的問題提供客製化解方,提供教師教學與生活上重要的支持力量。

教學力

品格鍛鍊

實踐「雙重目的」教學,讓品格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刻

受訪者/拯民國小 李科賢 文/陳美儀
拯民的科賢老師在生活透過中以身作則與觀察討論,於日常與課堂中連結品格學習,讓雙重目的教學不再是死板的規條,而是自然地融入在教室的每分每秒,帶領孩子慢慢將品格的精神置入自己的內在。

在體育與學業的兩端,共同帶出孩子的改變

受訪者/三民國中 蕭吉川、林韋伶 文/蔡霖東
三民國中有三班的體育班,吉川和韋伶主任帶領孩子在錯誤中不斷嘗試,發揮 KIST 七大品格中「堅毅」的精神,進而達到真心愛自己、用心賦能自己、為自己的幸福持續做出選擇和承諾的目標。

品格合作新策略,新進學校的第一哩路

文/坪林實中 歐志華;郭孟庭
坪林實中在 110 學年轉型為公辦公營實驗國中,並與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透過定期入校帶領課程與練習,以 KIST 七大品格結合 11 項原則為基底,邁出新進學校品格鍛鍊的第一哩路。

品格成長卡:陪孩子看見進步的軌跡

受訪者/三民國中 林韋伶 文/胡茵
為了讓學生能在運動場、宿舍和教室都能進行品格鍛鍊,三民國中的學校團隊與舍監、教練一起設計「品格成長卡」,讓師生都能清楚了解三個品格的內涵和行為,透過定期追蹤回饋,協助學生在品格上持續發展。

社交與情緒學習 SEL

以學校出發,透過 SEL 建構溫暖正向的同心圓

文/三民國小 劉冠暐、柯君翰;邱畹蓉
在鄉村小校大多的孩子具有早期逆境經驗,老師除了傳授知識,更需要營造溫暖、正面的信賴關係。三民國小透過四個面向的關注,在學校推動 SEL 框架,協助孩子建立穩定的學習表現。

用對話引導孩子認識情緒,在微時刻種下品格的種子

受訪者/樟湖生態國中小 張勤偉 文/王薇婷
面對孩子的情緒來臨時,老師可以善用衝突發生的當下,透過反思與活動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仔細聆聽他人的想法,並在對話中有意識地融入七大品格,幫助孩子更認識情緒。

個人化學習

從 A 到 Z 的簡單練習,是從 0 到 1 的不簡單嘗試

受訪者/桃源國小 徐玉芳、胡銘志 文/丁昱瑄
面對班上數量少程度卻落差甚大的孩子,桃源國小長期使用 Kids A-Z 數位平台,用適合不同孩子的速度,激發英語學習興趣、找到學習動機,進一步看見孩子的進步與自信。

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步調

受訪者/峨眉國中 柯柏丞、羅珮雲 文/徐筱淇
峨眉國中透過雙師協同教學,依照學生的學習狀況分成兩組,讓學生在兩位老師的照顧下,陪伴每位學生找到內在動機和合適的學習步調,進而促發孩子願意不斷嘗試的努力。

沒有落單的孩子:個人化學習的合作之道

受訪者/樟湖生態國中小 簡妃君、黃國正
文/簡霈瑜
樟湖國中小在 109 學年嘗試「兩班三組」教學,將七年級數學課分成三組,每個組別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速度前進。老師之間則透過打群架、逐步修正教學策略,創造沒有落單的孩子的課堂。

文化相關教育學(CRP)X專案式學習(PBL)

學習自轉日,跳脫被動學習的公轉

文/郭晏輔
孩子在部落的生活環境中,長久的被動接收,漸漸容易忘記擁有探索與自己學習的能力。桃源國小透過學習自轉日,設計跨域課程並融入部落文化、發展在地價值,激發孩子自由學習的熱情。

永續發展目標(SDGs)X專案式學習(PBL)

KIST 孩子的專案學習行動計畫:從在地議題長出的社會影響力

受訪者/拯民國小 姚依欣、峨眉國中 劉育碩
文/邱畹蓉
拯民國小、樟湖生態國中小和峨眉國中的孩子在校本課程發展的專題研究與公民行動計畫,分別關注健康議題、在地產業、教育與環境議題,孩子藉由行動接觸真實世界,持續以好奇的眼光探究並找出自己能力所及的行動方案,即是實踐 KIST 七大品格中的好奇、堅毅與熱情。

影響

隨著 KIST 聯盟擴張,誠致除了在法規修訂上不遺餘力,期望創造更好的實驗教育與鄉村教育環境,2021 年我們擴大在數位溝通的多元性,創立電子報並經營 Instagram,透過將 KIST 學校現場的教學記錄與師生故事傳遞給更多人,擴大 KIST 影響力。

累積外部團體參訪
154
年成長率 35 %

累計教師對外分享
101
年成長率 34 %


・促進法規修訂 2
《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條例》第四條
《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條例》第六條

・KIST 老師說電子報 累計開信 2,951 人次
・KIST 教育實驗室 臉書粉絲專頁 累計追蹤人數 7,180
・KIST 教育實驗室 Instagram 累計追蹤人數 437 人(於 2021 年 9 月開始經營)

媒體報導

成果

學生學習力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將非認知能力的培養與知識的學習融合,KIST 教師們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陪伴孩子以成長型思維驅動個人學習力,學生的學力表現逐漸提升。

109 學年至 110 學年識字量檢測達標率
(檢測系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識字量檢測系統)

國小為發展識字能力的重要階段,透過累積識字量,進而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我們嘗試透過不同的學習輔助工具,孩子提升識字量,也藉由識字量檢測協助老師更了解孩子的學習程度,進而調整教學內容。

109 學年至 110 學年學習扶助成長測驗年級通過率
(檢測辦理:教育部)

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測驗於每年 5 月舉辦,該年 12 月再針對未通過測驗之學生施測成長測驗。基金會定期追蹤測驗結果,並與 KIST 學校討論如何因應,持續提升學生學習力。以下檢附成長測驗通過率。

國中教育會考

國中教育會考不同於以往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以 3 等級呈現成績,試題方向也轉變為需要統合知識、問題解決等素養導向的題型。樟湖生態國中小、三民國中及峨眉國中轉型以來,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幫助孩子持續成長。

教師發展

透過系統性的教學支持與創新教學策略,漸趨穩定的師資是鄉村教育重要的結果,並期待持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我們一起為孩子努力;同時將 KIST 教育理念的實踐與經驗,以教材、影片等形式逐步累積。

・年度教師參與 140
・自辦對外研習 外部參與 128
・KIST 認證講師 14
・《與孩子一同編織未來》申請贈出 3,912 冊(共贈書 9,325 冊)
・品格線上影片 累計觀看 2,867 次、使用於 16 場外部研習

產出

聯盟與學校營運

合作縣市
6 縣市

聯盟學校
8
公辦民營 6
公辦公營 2

KIST 教師
173
年成長率 36 %

在學生
789
年成長率 36 %

累計歷屆畢業生
321
年成長率 20 %

教師發展

投入

聯盟與學校營運

教師發展

KIST 九校介紹

花蓮縣

花蓮與誠致教育基金會結緣已經邁入第五年,這幾年來榛蔚看著一項項的教育創新,包括個人化學習、差異化教學、社交與情緒學習以及品格教育,在三民國小與三民國中落地、成長、茁壯,心中很是感謝。榛蔚也特別感受到這群投入偏鄉實驗教育教師的熱情以及對花蓮孩子的愛心和看顧,祝福也期許誠致能持續擴大影響力,為台灣教育開展新局。

——縣長 徐榛蔚

KIST:三民國小​

 花蓮縣玉里鎮

三民國小以孩子為中心,打造個別化學習舞台,培養孩子團隊合作、獨立自主的態度與能力,期許孩子能做出為自己負責任的決定。

校長|劉冠暐
主任|柯君翰、羅錦馨
組長|江哲緯、鄭雄仁
教師|王文郁、江宜臻、林明萱、范宜云、唐于庭、陳玟伶、黃建茗、黃唯銘
鐘點教師|林宥汝
幼兒園主任|林曼真
幼兒園教師|陳若尹、戴千惠
護理師|王甄鈺
幹事|陳靜文

家長與孩子的看見

我住在玉里市區。當初選擇遠送三民國小,初衷是因為我和先生認為品格比考試重要,其二是我們想瞭解跳脫傳統的「翻轉教育」,要如何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孩子讀三民後,我感受到孩子有著同齡中所沒有的熱情及勇敢;我看到學校認真與用心、還有老師對孩子的耐心及鼓勵,都讓我也深深的體認家庭和學校互相合作,就可以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三民國小家長會長 連祥延與張晶萍

》感謝老師的細心教導,他一步步的成長我很欣慰,很感謝各位老師把他教導的那麼好那麼懂事,願他持續不斷地向上成長,謝謝老師辛苦你了。

》KIST 在三民國小今年是第五年辦學,已經在花蓮南區辦出口碑了!謝謝團隊的付出與用心!作為家長的我們會繼續支持與配合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是辛苦的,但也真的會令人很有使命感與成就感!

》謝謝老師一直給我動力,小孩不好教,但你們都沒放棄,還教我要如何引導孩子。

》這兩天載孩子回家時聊學校生活,發現孩子開始學會舉手。我想,這是我喜歡三民國小的原因。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性,但是老師不會去幫他貼標籤,而是引導他,耐心陪伴他成長。

》這樣的教育模式影響了我,到底我們想要我們的孩子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成績?卓越?位高?賺大錢?健康?友善?負責?幫助人?世界這麼大,我們要怎麼教他愛護地球?人生這麼短,我們要怎麼教她文化傳承?教育是無止盡的責任,要教她獨立又友善、謙虛又堅毅、幽默又能面對壓力、智慧且熱情,所以我非常支持學校,也真的謝謝老師們的教導,看著孩子們茁壯成長,真是父母最驕傲的事。

》謝謝老師在我有困難的時候幫助我,比如:在我語文競賽的時候幫我一次一次的練習,還很認真地教導我們。

教育合夥人的看見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出處:英國西敏寺教堂,無名氏墓志銘)
謹以此箴言與同仁共勉之!

——至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虞彪

KIST:三民國中​

 花蓮縣玉里鎮

深刻思考傳統主流文化對卓越的定義,從師與生、師與師的對話和微時刻裡,真誠連結自我與他人,共創一個珍愛自己、友善他者的學習天地,欣賞彼此所渴望與實踐的成就。

校長|林國源
主任|林韋伶、張依庭、蕭吉川
組長|巫念涵、林國楨、張承郁
教師|吳虹瑾、施國成、柯惠玲、洪辰、張凱堯、陳昱澐、陳雅筑、黃懿真、劉世銘、賴柔均、鐘鈺傑
護理師|陳勉君
主計|陳虹嫈
會計佐理員|盧巧寧
人事|周慶雲
出納|溫碧雲
幹事|李雯佩
行政人員|林泰安
住宿生輔導員|黃士翔、蕭育杰
運動教練|王勇熙、汪天祥、張志強、詹依燃
司機|廖國輝
值夜人員|翁竹和

家長與孩子的看見

我是三民國中家長會會長,經歷了學校轉型的前後,也看到學校的轉變。三民國中位在偏鄉地區,我們學生的成長背景差異很大,多數孩子的家庭功能並不是很完整,孩子們在青少年階段常常會感覺到家人背後的支持與關愛非常薄弱,更何況還需要要求孩子的成績。不過,我認為 KIST 進場後,孩子背後的支持慢慢長出來,我的看見是這一大工程背後是三民國中的教師不斷努力與家長溝通協作,也與孩子們一同坐下來談心。身為家長會長的我,也積極的參與學校所有的活動及會議,看見老師們的努力及孩子們的轉變,我非常的感謝學校的幫忙。學校的轉變,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短時間立即的看見成效,但我們期望這是未來五年的展望。

三民國中家長會長 邱志雄

》很謝謝老師的分享,讓我知道小孩在學校的狀況,同學們會那麼董事、貼心,都是老師們教得好。

》我們做父母沒在身邊,孩子們沒學壞真的很欣慰,也辛苦你們了。

》小孩自己也說,老師都會幫他們講話,跟舍監爭取,謝謝老師對他們的愛,他們都有感受到。

》孩子在學校跟老師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那麼好,我們做家長的其實應該很放心,因為最起碼有老師幫我們把關,謝謝老師辛苦你了。

教育合夥人的看見

從誠致 10 年前成立,我就擔任第一屆董事到現在,感受到誠致與 KIST 學校是一群好的人、選了好的方向、做好的事。期盼三民國中的團隊「以愛相聚,促進幸福」,持續引導、保護、鼓勵孩子,繼續加油,願上帝祝福大家。

——誠達集團董事長 于曰江

雲林縣

雲林這幾年在縣府團隊的努力下,屢屢獲得全國佳績,證明只要有心,儘管是窮縣,一樣可以成為全國亮點。在教育上,包含品格教育的推動、數位學習的扎根、雙語教育、教育地方創生等,都是要讓我們的下一代擁有核心素養,立足雲林,接軌國際,為未來培養真正的人才。感謝文曄科技、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誠致教育基金會,協助縣府經營拯民國小、樟湖生態中小學,這二所學校傑出的表現,正是縣府推動教育創新的成果展現。當然雲林還有更多的學校、單位,也需要未來企業的協助,我們深信,公私協力,必定可以在雲林開花結果,開創新局。

——縣長 張麗善

KIST:拯民國小​

 雲林縣虎尾鎮

親師生共創的品格學校,我們以品格連結家長與社區,打造不平凡的下一代,創造不一樣的教學風景。

校長|林郁杏
主任|邱于玲、陳珮樺
組長|宋亭緻、林宜諴
教師|宋婉榕、李科賢、林詩穎、姚依欣、連孝軒、郭馥萱、陳安怡、葉珈㚬、劉欣芷、鄭哲宇、顏妏芯
護理師|曾心瑜
行政人員|陳庭鈺、黃淑鈞
工友|周勝通
廚工|林金茂

家長與孩子的看見

在 KIST,我看見打群架的團隊合作!在 KIST,我看見品格力的深耕茁壯!在 KIST,我看見親師生的齊一信念!在 KIST,我看見未來教育的新願景!在 KIST,我看見努力學習,友善待人!

——拯民國小家長會長 林郁斌

》孩子肯定媽媽平常會陪自己寫功課,覺得媽媽做到了熱情,在家裡很需要練習自制,因為跟姐姐常常會起口角或爭執,讓孩子感到生氣,雖然最後兩人又會玩在一起,但還是希望自己可以冷靜的面對,不要那麼容易被激怒。

》在學校覺得很快樂,加入了排球隊,整個校園生活變得更充實,下課時也會和同學拿著排球找地方練習,辰樟也肯定了科師,做到了社交智慧,在陪伴我們、教我們的時候,會說請、謝謝、對不起,以身作則地成為我們的榜樣,在班上覺得恩希做到了熱情,當自己功課有不會寫的,她都願意教我。

》孩子肯定自己做到了堅毅,從一年級開始就很認真地為進入排球隊做準備,終於在二年級成功入選排球隊,每天都在努力把基礎練好,雖然訓練的項目沒有什麼變化,自己卻很堅毅的練習,從原本只能墊球塾兩下,到現在已經可以熱到兩百多下了。覺得自己要練習的品格也是堅毅,國語課的時候,安師會請大家黏生字卡,其中一課的生字太多了,自己覺得好麻煩,最後是同學一起幫忙才完成的,希望自己對於自己沒有太大熱情的事物,也能有始有終的完成。

》品格成長卡真的是一張泰了不起的創作了,從中看到孩子的優勢所在,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更往何處發揮與發光;並讓孩子察覺自己的不足之處,透過自我的刻意提醒與練習,幫助自成為一個更好的個體,謝謝老師和學校,給了這麼一張高價值的作品。

教育合夥人的看見

教育場域的現場,正是與日俱進的創新用心,迎向未來應變的播種耕耘,需要點點滴滴的灌溉,來自拯民師生團隊的耐心與愛心,紮實於誠致基金會的援助,文曄教育基金會與大家共同攜手,同心協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出新願景。

——文曄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楊明記

KIST:樟湖國中小​

 雲林縣古坑鄉

從雲霧繚繞、景若仙境的小山頭出發,透過單車壯遊、攀登百岳的挑戰,走向台灣的山和海。孩子們在四季課程的挑戰中淬煉品格,在深入生態的過程裡激發對土地的熱愛。我們在自然中學習,也在課室內透過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努力學習,友善待人的學生。

校長|陳清圳
主任|王大鯤、吳遠志、洪珮甄、陳靜淑、戴慧茹
組長|王靖玟、吳永冬、陳恆毅、黃國正、廖紫恩
教師|王文明、江佳珍、余忻妍、吳孟真、李宇雙、李昱岑、沈筱蕾、周政翰、邱韻穎、張俊逸、張勤偉、陳秉宏、陳綺華、陳鴻昌、黃宇萱、黃宇萱、楊筑鈞、詹一明、趙翔宇、劉子寧、劉倖佑、劉豐睿、鄧立琦、鄭婷羽、簡妃君
鐘點教師|林平勺、張天佑、張馨方、許菁珊、黃柏凱
訪問教師|張嘉玲
護理師|戴佩珊
主計|陳俊廷
人事|呂文斌
幹事|陳懿如
行政人員|方俊育、吳欣芳、沈容均、陳博君、陳博瑜
住宿生輔導員|周雪琴、陳麗燕、劉志建
工友|蔡惠珠

家長與孩子的看見

身為 KIST 的家長,在「51% 品格力與 49% 教學力」的理念實踐上,我看見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遇到困難時能用品格語言勉勵自己,與他人有衝突時會尋求理性對話與溝通。在學習上展現高度興趣與熱情,以及透過小組學習完成任務。

——樟湖生態國中小家長會長 莊志偉

》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單車走讀,不是 400公 里這麼簡單,更深的目的,是讓孩子在過程中,體驗、感受、實行,教育就在當中,無聲無息的進入孩子的生命中。

》很幸運有一位亦師亦友的老師,他的青春有老師參與,能夠在迷惘的時刻,有人分享跟安慰,真的很感謝老師願意聽他們說,成為他的重要他人。也很謝謝學校把孩子所做的報告當成重要的活動,讓他們能在正式的場合,對著全校的師生,表達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這樣的訓練,讓他能更穩重成熟,超讚的!

》感謝校長願意背負重任帶領大家一同冒險,這是一生中非常難有的機會,這些過程都是外面學習不到的,讓孩子學會生命的價值、團隊合作感恩的心,堅毅不屈堅持到,比起任何事都更重要。

》我要謝謝學校的老師,第一方面想到孩子的學習,不辭辛苦,將孩子接到學校上視訊課程及關心孩子,雖然在家我盡量安排孩子單獨環境上課,但是也有我沒看到的時候,孩子現在都要盯著功課,才如期完成。雲豹班的孩子真的很棒,昨天晚上功課我實在不懂,請孩子問問班上孩子,都逐一幫忙完成,真的是很值得嘉獎!希望他及班上同學建立一個好的管道,逐漸成長。

教育合夥人的看見

《聖徒詩歌》曾說:「一點星星之火,可燃起營火興旺;不久四圍群眾,都得享溫暖、亮光。」張榮發基金會非常高興能成為誠致的好夥伴,一起為偏鄉教育點燃薪火,讓當地教育得以永續傳承,並培養出專屬的個人優勢。我們相信每一位被喚起學習熱情的孩子,未來都將成為翻轉自己與家鄉的契機。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執行長 鍾德美

台東縣

支持多元創新的教育,一直是台東縣政府努力的目標,因此我們對於各類型實驗教育一向給予高度的支持與肯定,台東縣在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以及國中小藝才班、實驗專班等,也都以不同的樣貌開展教育前景,帶來教育的新氣象。感謝誠致教育基金會與我們一起協力,挹注豐厚的教育資源,在學校團隊文化、教師專業素養與學童的多元學習上,有嶄新的路徑與突破性的思維,我們期待台東的孩子在大家共創協力下,都能站上自己天賦的舞台發光發亮!

——處長 林政宏

KIST:桃源國小

 台東縣延平鄉

坐落於台東近郊的世外桃源,享有豐厚的原民文化。在這裡,桃源國小以文化相關教育,讓孩子具備走出部落的能力,走回部落的品格。

校長|林慧萍
主任|胡銘志、陳素惠、馮振芬
組長|林念祖
教師|王麗江、江柏顥、林幸慧、林怡如、孫雅琴、孫瀅、徐玉芳、陳芃郡、蕭德昌
幼兒園主任|張素蓉
幼兒園教師|邱怡君、邱賴奏方、賴沛緹
訪問教師|任繼孔
行政人員|王政國、江欣怡、吾艾 巴瓦瓦隆、邱定元、胡志俊、胡嫦娥、陳淑貞、劉芳儀、蔡新福、蔡銘峰
運動教練|陳胤澔
社工師|蘭塢思

家長與孩子的看見

以部落傳統文化以及問題導向課程貫穿整學年的學習,加上品格操練與學科能力的提升,在這愛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的未來,令大家期待。

——桃源國小家長會長 溫源田

教育合夥人的看見

這二年雖然有疫情的衝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桃源國小的全體師生們仍同心齊力克服困難,持續提供給孩子們最佳的線上學習環境;而致伸同仁更是一同參與了畢業典禮等活動,以手作娃娃的方式表示祝福,搭起彼此互動的橋樑。接下來的後疫情時代,期許桃小繼續秉持著熱情、創新的精神,在多變的環境下,落實KIST教育理念。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立省

新竹縣

偏鄉永續需要勇氣與視野,「向下扎根,才能向上開花」,教育是扎根工程,全方位提升峨眉鄉生活品質,需要有好學校為基礎,以達「老中青幼通通照顧」的願景。縣府攜手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誠致教育基金會,為育苗而奮戰,努力研發未來教育模組,文科相信 KIST 峨眉國中的創新模式,已成為大隘三鄉永續發展的典範。

——縣長 楊文科

KIST:峨眉國中

 新竹縣峨眉鄉

峨眉國中位於享譽世界的美人茶故鄉,學校以在地優勢文化與品格發展,點燃學習熱情,用全校力量陪伴孩子成長,涵育生命續航力。

校長|陳姿利
主任|曾秋芬、李淳臻、馬英明
組長|王政文、陳郁仁、劉韻綺
教師|Carter、柯柏丞、許瓊方、郭羽萍、劉佳雯、鄭安惠、羅珮雲
鐘點教師|郝旭昶、彭新惠、劉 奕、劉秀蓉、劉掌珠
護理師|彭璟莉
會計主任|張淇惠
幹事|李佳穎、黃鈺倫
行政人員|林思妤、劉育碩
工友|陳秀琴
廚工|葉秀英
警衛|羅仁圻

家長與孩子的看見

一直走舊路,就不可能到達新的地方。探索未知,充滿驚喜的創造,是峨中學習的日常。挖掘內心,理解自身的小宇宙,峨中孩子可以看見自己的不同。在孩子面對青春的惶恐與對未來的不安,慶幸有 KIST 很給力的攜手與陪伴,是夥伴,是引領,當然也是我們最溫暖的家人。

——峨眉國中家長會長 侯順耀

》我覺得峨眉不管是它說的理念、品格教育,就完完全全落實在孩子的每天的日常生活,包括他們的聯絡簿,老師對他們的應對對話出現的字句,然後課程設計,一直到運動會這樣的設計,我覺得都涵蓋在裡面是非常非常可貴的,所以我覺得全體教職員的認真付出一起來照顧我們的孩子非常幸福。

》我深深感受我們家長對孩子態度及溝通是非常重要,而不是要孩子照著我們大人的劇本走,我們的孩子不是天才,我們必須讓他們明白努力不是一天二天就可以成功,而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才會成功,我只有鼓勵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家長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讓孩子快樂成長。在這裡我要感謝峨眉國中校長及老師們的團隊。謝謝大家。

》自從孩子進入峨眉國中後變了很多,不管是品格方面、成績方面都有大大的進步與成長,峨中是一個充滿愛的學校,不管是老師與同學,都是大家一起共同學習與成長的環境,所以選擇峨眉國中是最棒的成長環境。

教育合夥人的看見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長期關心台灣偏鄉教育,長期投入資源,攜手公私部門,為教育現場引入活水;期盼我們的投入為教育帶來創新,讓弱勢學子享有平等的受教權;構築揮灑舞台,拓展青年世代科學及藝術的視野。

——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新北市

誠致教育基金會以「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為使命,提供偏鄉及弱勢學童學習機會。感謝誠致教育基金會,從「看見需要,起身行動」做起,帶起教育的光景。

——市長 侯友宜

KIST:坪林實中

 新北市坪林區

坪林實中為一所發展全人關懷及品格力的學校,以關懷理論為教育的核心,延伸出四項發展課程:關懷知識、關懷自然、關懷人我以及關懷社會,期盼學生找到學習的熱情,鼓勵孩子關懷他人與環境,並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校長|歐志華
主任|林中一、林學正、林璫、鄧可姍
組長|王元慶、李昱萱、高珮馨、莊雅予、許之瑋、許瑋育、陳思緣陳曼玲、游秀雯、潘秀佳
教師|林婕、張智凱、許筑瑋、陳政嘉、陳筱婷、廖建銘、鄭佳虹
幼兒園教師|杜凱薇、羅玉安、許睿芮、侯宣羽
住宿生輔導員|鍾雅鵬
會計主任|周漱朋
人事主任|劉國楨
行政人員|陳虹奾、陳秋香、黃雅潔
工友|陳世忠、陳枝長
廚工|詹葛琴

家長與孩子的看見

孩子對校內每位老師如父如母用心呵護的「感恩」、認真把分享當一回事的「正向態度」以及各個不同分組學習課程中,同儕間衝突磨合到整合發表的「共好團隊訓練」,我都清楚的感受到,我們的小朋友在這幸福的品格力、學習力校園中,點滴的成長茁壯了!這不就是做爸媽所期望的教育嗎?感謝坪中所有老師每日不計價超時的付出,希望我們坪林實中未來入校的小朋友都能一屆屆幸福的傳承下去!

——坪林實中家長會長 鄭煜璁

》謝謝老師,宸緯最近也感覺要努力學習了。

》感謝老師看到每個學生的亮點。

》感恩老師的用心回饋,這些小蘿蔔頭感覺真的有長大了。相信也因為老師的用心讓他們有如此的變化,希望可以越來越棒喔!

》這所學校的好:只有讀過玩過的孩子們才會知道!是用心的校長與老師們接起来的!值得孩子 52 公里去上學賞美景!對家長來說很放心很感謝很意!

教育投資人的看見

品格教育最終目標在於協助發展中的孩子能蓬勃發展並成為有品格的人。人的發展不是線性,品格教育的全面性發展必須注重認知、情緒和行為發展;培養孩子的社會情緒技能和品格優勢,能促進未來積極和健康的人生。人很容易受環境影響,特別是發展中的孩子;因此形塑一個關懷友善的校園環境與文化,便成為品格教育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黃素雲

台南市

仙草實小在台南市政府教育局與誠致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以公私協力模式開創嶄新的學校經營型態,引進 KIST 學校,營造知識與品格兼具的環境。改變正在發生,期勉透過實驗教育的開展,為偏鄉小校的經營帶來新的風貌,也讓全台首學的台南,整合更多的正向能量,創造更多令人驚豔的美好。

——市長 黃偉哲

KIST:仙草實小暨關嶺分校

 台南市白河區

善用資源,創造機會。課程發展與學校經營,朝向品牌化與在地光榮感前進,期許帶給孩子有希望的未來,而仙草實驗小學將是最有力的示範。

校長|李志軒
主任|洪琪琇、曾琬妤、蔡和憲
組長|張敦普、黃介民、黃書瑢普
教師|王博祺、李怡嫻、沈晏竹、邱文雅、邱怡榕、范可欣、馬毓君、莊月里、莊涵雅、黃淑惠、黃頓協、薛文德、顏美金、羅佳妮
幼兒園主任|陳佳蓉
幼兒園教師|馮采萱、謝秀媛
會計主任|蔡依珊
人事主任|李芳儀
幹事|葉雅焦
護理師|李郁真、呂靜芬
行政助理|王柏諺
工友|李家峰
廚工|劉美伶
警衛|盧金生
助理員|吳塵葳
課後教師|吳佩諭

家長與孩子的看見

八年來,我三個女兒依序就讀仙草國小,即便在會長、副會長的職位上輪替,站在家長的視角、長時間的觀察,我看到學校的蛻變與成長。特別是去年改制成為實驗學校,導入 KIST 的教育系統,無論是課程的創新,教師們在教學上的用心,讓我們這群家長感受到學校積極翻轉、努力向前的動能。從原本僅剩十多個學生,到目前已經成長將近三十個學生,從這一點看得出地方和家長對學校的認同與支持。在此,我代表所有家長,感謝學校的師長,也感謝基金會以及所有協助仙草實小的貴人與夥伴,你們讓仙草看見未來與希望。感謝!

——仙草實小家長會長 徐登基

教育投資人的看見

慈揚基金會深耕台」南偏鄉學校多年,終於有機會與誠致基金會合作,期待以 KIST 的教育理念及資源為台南的偏鄉教育注入活水。年初到仙草實小一同參與大圍圈,過程中看到誠致與師長們討論時迸出的火花,彷彿看到偏鄉孩子的希望,也讓我們更期待仙草實小未來的蛻變。

——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慈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王玉飛

嘉義縣

「教育的事是嘉義的事?還是台灣的事?」我常在出席嘉義縣公開場合提出這個問題讓大家來腦力激盪,一起思考。答案顯而易見,嘉義縣的教育當然跟台灣有關,教育力即國力,人才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也是教育實踐所期待的結果。2021 年 8 月,嘉義縣第一所公辦民營實驗小學在義竹鄉光榮國小正式成立,這是我一直希望導入多元敎育系統的重要里程碑,而林業生基金會及誠致基金會引入的 KIST 系統就是我期待多元教育系統的其中之一,期待創新的教育理念,能夠帶來不一樣的教育風景,啟發每一位不同天賦的孩子,擁有邁向未來、創造幸福的能力。

我在 2021 年 12 月嘉義縣實驗教育論壇中說過:「嘉義縣願意接受任何有價值的實驗教育理念!」這些學校的設立可以讓家長在面對教育的時候有更多不一樣的選擇,因此我更期待每間學校都應從態度及價值觀中思考,如何讓孩子了解人與自我、人與文化、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應持續進行的教育反思。我相信KIST系統能在嘉義縣發揮影響力,使教育風貌多元,充滿活力。

——縣長 翁章梁

KIST:光榮國小

 嘉義縣義竹鄉

光榮國小是一所充滿無窮盡能量的田園小學,期待孩子們在這裡看見不一樣的未來,懷抱夢想、相信自己、開展天賦。

* 嘉義縣光榮國小由林業生基金會承接經營,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轉型協助、入校輔導與教師培訓支持。本報告呈現之相關數據,除特別註明者,不含光榮國小。

校長|邱玉燕
主任|林姿均、柳憶柔、孫宏毅、湯燕箏
教師|甘馥承、李幸儒、彭郁家、黃倢恩、詹凱勲、劉佳昀、劉宗宜、蘇雅琪
幼兒園主任|戴宜欣
幼兒園教師|林慧閔
護理師|翁秀玲
幹事|白綾綉
工友|劉善德
廚工|卓鳳霙

家長的看見

很高興光榮國小能夠轉型成為 KIST 實驗小學,學校不管在硬體設備上、教學方法或是學習氛圍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氣象!期待在社區、家長及老師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會更好。

——光榮國小家長會長 陳建銘

》孩子可以察覺自己的情緒,進而採取對應的行為,進而學會和負面心情相處,我覺得十分高興有如此的改變。

》透過學校的品格鍛鍊,我覺得孩子都有無形中反映在生活哩,有一次帶他去高空漫步,明明很害怕,可是他提醒自己要堅毅,於是她完成了挑戰;出去玩會遵守警告標語,看到有人違規,還跟我說要不要提醒他一下。

》慢慢學會對自己負責任,為了參加大凍山探索,有毅力的配合跑步增加體能,雖然很累,但孩子還是能堅持忍耐,這是我以往看不到的,勇於挑戰自己,慢慢地成長,也感謝學校的付出。

》非常感謝學校與老師指引家長成為教育合夥人,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對孩子的成長耐心等待,用愛引導、理解,一起成長學習,培養孩子品格及各方面的能力,以適應未來遇見問題面對與處理的能力、態度。

》這是我第四次轉學,本來我不想轉了,但我來到光榮國小後,在這裡我學到更多東西,比如對文化與自然的探索、品格鍛鍊等等

》劭齊:我國、數、社都進步了,而且每個人都有一台電腦可以學習。

教育投資人的看見

林業生基金會非常感謝誠致基金會方新舟董事長的引薦,成為 KIST 公辦民營小學聯盟的夥伴。一路以來謝謝吳明柱執行長的陪伴與指導,方能突破許多承辦的挑戰,順利承辦了嘉義縣市第一所 KIST 公辦民營小學—光榮國小,位於台灣號稱三大博士故鄉-義竹鄉的光榮國小,是有 100 年歷史的小學,林業生基金會有幸承蒙現任邱玉燕校長的支持,跨越了許多體制內的限制,不辭辛勞的與該學區的鄉親及家長的溝通,從而更吸引了許多優質老師,及 TFT 的校友投入了教師團隊,使整個學校的教學氛圍,充滿無限的教學熱誠與活力,雖然短短的一學期,孩子們的所展現自信及樂於到校學習的表現,都得到了家長的肯定,當然誠致副董事長李吉仁老師,有系統導入校長及主任老師等如SPTS、IDP 及 O3 等企業高階增能的學習,是所有 KIST 聯盟的夥伴們教學與治校的熱誠不斷地加溫,充分的展現人人投入教育興國的使命感!祈願 KIST 團隊能在台灣實現,所有孩子都有公平發展天賦學習的舞台。

——財團法人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劉宜中

誠致教育基金會

誠致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誠致)自 2015 年起多次率團去美國 KIPP 學校取經,深受其辦學成效啟發,並於 2017 年開始經營 KIST 學校,一方面延續 KIPP「努力學習,友善待人」之校訓,另一方面在搬遷與學習的過程中,融入台灣鄉村與小校特性,將 KIPP 卓越教學架構及相關文件、書籍,整理、萃取並在地化發展出 KIST 卓越教學架構,同時納入其他關鍵教學特色,發展出落地生根的 KIST 教育理念與內涵。

經過四年的實踐與磨練,誠致為了在有限的能量內創造更多的影響與改變,於 2021 年與林業生基金會合作,由林業生基金會受委託經營嘉義縣光榮國小為 KIST 公辦民營學校;同時投入改變鄉村教育的另一條路徑——以「KIST 公辦公營」模式協助新北市坪林國中與台南市仙草國小轉型為實驗學校。至今 KIST 成長為以三種不同模式合作、九所學校的聯盟。

而隨著誠致邁入第十一年,以及 KIST 聯盟逐漸擴大與成熟,我們放眼更遠的未來,對焦 OECD 2030 年目標,厚實孩子的「品格力、學習力與文化力」的同時,更培養孩子創造幸福生活(福祉)的能力,以真正達到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舞台的願景。我們提出「KIST 體系改變理論 2.0」,並對焦組織策略藍圖(SPTS),除了持續著重 KIST 學校與體系營運的績效及支持能量、KIST 教師與領導人的發展,同時納入潛在影響孩子學習的外圈環境,期望能更穩固地協助家庭和社區進到教育影響圈裡,並整合更多的外部資源與政府力量,在鄉村與小校教育的環境裡發揮期待的影響力。

誠致期許能引領著 KIST 夥伴們持續朝向願景邁進,一起為孩子的教育搭築更穩固的舞台,讓孩子能奠基於此,展望屬於自己的未來。

》KIST 體系改變理論 2.0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第四屆董事

自 2019.11.13 至 2022.11.12(以姓名筆畫排序)

董事長 方新舟 誠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暨董事長
副董事長 李吉仁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活水參影響力投資公司董事長
董事 于曰江 誠達集團 董事長
董事 王政忠 南投縣爽文國中 教師
董事 吳必然 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 合夥人暨顧問
董事 吳明柱 誠致教育基金會 執行長
董事 梁立省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董事 陳超明 致理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董事 曾世杰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教授
董事 劉安婷 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創辦人暨董事長
董事 鄭同僚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部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計畫主持人

誠致夥伴

以下簡述團隊成員經歷

董事長 方新舟|誠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暨董事長
副董事長 李吉仁|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活水參影響力投資公司董事長
執行長 吳明柱|宜蘭縣政府國教輔導團 課程督學
副執行長 劉又甄|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組織發展組專案經理
組長 何芷瑄|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組長
專員 邱畹蓉|貝殼放大股份有限公司 集資顧問專員
專員 劉育芬|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畢業
專員 郭孟庭|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畢業
專員 沈玉婷|國立政治大學 阿拉伯語文學系畢業
專案教師 胡茵|雲林縣拯民國小 學習發展處主任
顧問 陳明|金馬、金穗多項大獎的紀錄片、短片及 MV 導演
顧問 楊恩慈|彰化縣忠孝國小 校長
顧問 周美蓉|彰化縣忠孝國小 教務主任
顧問 方琇媚 國際蒙特梭利教育協會 理事長
顧問 呂慧玲 臺北市立大安幼兒園 園長
顧問 余芸湘  6-12 歲蒙特梭利教學 資深講師
顧問 蘇碧珠 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 理事長
顧問 陳麗如 麗嬰房股份有限公司 協理
顧問 林玉芳 BigByte Education 創辦人
兼職夥伴 蕭仲廷|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產品暨服務工程師
兼職夥伴 吳姿槿|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平面設計師

 

老師與家長的成長心態,是優質教育生態系的沃土!

文/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吳明柱

2021 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於台灣各地的現場老師與家長來說,真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KIST 學校皆處於鄉村地區,學校老師因應疫情停課的準備,因為過去幾年數位教學導入經驗加上數位載具的準備大致完備,僅需克服家庭上網問題。在家長的通力合作下,與老師同步學習不一樣的上課方式,過程中雖仍有不足、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別是低年級與幼兒園的孩子,不過因為老師與家長的合作,面對變局的成長心態,反而因為遠距教學需要家長的協助,促進了老師與家長的連結,一方面讓家長更理解 KIST 學校老師平日上課的模式,也把我們如何教養孩子的品格語言帶入家庭中,讓老師的遠距上課的困難降低不少,學生學習的挑戰與負面影響,相較許多鄉村學校而言也小很多。

各地 KIST 學校家長能積極參與 KIST Family 學校活動,則有賴於各校家長會核心夥伴與學校同仁共同擘劃努力,除持續擴大參與人數,深入教養課題的研討成果外,過去幾年家長參與KIST 學校的經驗,在我們申請新的學校過程中,都一一展現出最棒的說服力。今年度更多元的 KIST Family 發展與經驗交流,更是精彩可期,也期待經由各校老師與家長如何合作的經驗,逐步聚斂成可行的運作機制,讓我們如何與家長成為最佳的教育合夥人經驗,得以分享給更多需要的學校。

2021 年也是 KIST 聯盟進行更大規模的合作實驗的初始年,與林業生基金會在嘉義縣光榮國小的合作,開啟台灣由兩個基金會共同合作經營公辦民營學校的模式;除了光榮國小外,仙草國小暨關嶺分校、坪林國中加入 KIST 公辦公營實驗學校的轉型合作。這三所學校的加入,除了感謝三所學校校長為孩子的未來努力的勇氣外,所有參與的老師所持的成長心態,在轉型這段辛苦的過程,更值得讚許,而學校家長們面對改變原有教育環境的支持,更是關鍵。三所學校的加入,除擴大 KIST 學校規模與影響力,更促發了原有運營模式的新方向,在協助三校轉型過程中逐步建構系統性輔導轉型模組,讓轉型工程與營運過程得以順利轉軌,這樣的歷程更關乎未來聯盟體系的發展與永續性,這些努力也因為 KIST 學校先行夥伴們的無私奉獻,與願意接受更大挑戰去協助其他同仁成長,方得以有所成。也因為有今年的努力,我們更有信心,在這九所學校累積在地實踐經驗後,都可以做為其他學校的協作者,每一所學校都可以成為區域教育創新基地。

2021 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提供更多的教學專業發展的機會,暑假的 K camp 與共識營,參與老師突破 200 位,老師的線上學習成為重要路徑。建構教師專業發展地圖與領導人職能架構,以回應領導人與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強化線上學習的模式、優化跨校教師社群運作、線上研習分組與深入參與模式、協助初任教師成長機制,在基金會與學校策略藍圖(SPTS)的規劃中一一實踐,KIST 學校的老師們正試圖以有機模式,在各地找出可行的教師育成策略,以回應教育環境的多變與學生未來福祉的需求。

老師與家長的成長心態,是我們最期待的夥伴特質,關乎學校教育的變革,更是優質教育生態系的沃土。因為成長心態,KIST 學校與聯盟方能在此沃土上,持續澆灌與提供有效策略,與學校現場的老師、家長一起協作。2022 年,我們將召喚更多基層教育同仁與家長加入改變的行列,共同期勉作為孩子成長最直接利害關係人的我們,皆能展現成長心態,邀請更多學校現場的老師與家長,讓 KIST 的方法論與經營策略,有機會進到更多的鄉村學校,與更多老師與家長,一同編織孩子的未來。

創新,才是改變的起點

文/ 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 李吉仁

一般人對於基金會或非營利事業的印象,總認為是用愛心做公益、或是佈施行善,但作為政府與私營部門外的第三部門,非營利事業的使命應該是針對重要且待解決的環境與社會問題,採取創新的方法,並結合各方資源,以促成更美好的改變(change for better)。

2021 年,標誌著誠致教育基金會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在創辦人「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與「三不原則」1 的引領下,基金會從創建「均一教育平台」、推動「KIST 學校體系」,乃至倡議與創立「社會創新人才學校 School 28」,都希望是能用創新的模式與有效的運營,以帶動教育與人才的實質改變。

均一教育平台,可說是美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在台灣的落地版本,其核心構想為:運用數位科技,免費提供教學者與學習者多元的學科知識內容,讓老師可以用來進行翻轉教學,進一步透過學習軌跡進行差異化教學;此外,學習者更可以因平台的內容與機制,逐步發展數位學習、差異化學習與個別化學習的能力,同時提供「優質」與「公平」的教育機會。

均一教育平台由誠致基金會孵育了六年後,獨立成為基金會,推動以公私協力模式,將各方開發的學習內容匯集於同一平台,方便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機會在平台上學習。目前全台灣有超過350萬的使用者,每年約有2800萬次影片觀賞,以及1.5億次習題使用。在疫情期間,相信均一教育平台的存在,滿足了許多遠距教學與居家學習的需求。

KIST 學校,雖是承襲美國「知識即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KIPP)」的教育理念與經驗,但從2017 年透過公辦民營學校模式開始,這四年來也歷經了許多的調適、學習與改變,也因而豐富了 KIST 學校體系的內容與不一樣的看見。

在KIST學校裡,我們看到將品格教育融入知識學習過程的「雙重目的」教學,有助於正向學習行為的發展;而將社區部落文化帶入學習,更讓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及生命緊密連結。其次,我們積極導入「社會情緒學習(SEL)」的理論,讓家庭支持力量薄弱的孩子,願意開啟學習的心扉;我們也關切鄉村地區孩子學力差異的議題,所以,「差異化教學」成為每個 KIST 學校必須啟動的改變。

在學校發展的層面上,KIST 逐步建立校長與主任的領導力發展方案,期望校內的領導同仁都能有「以終為始」的思維,建立學校的願景與發展藍圖,帶領夥伴有節奏地實踐與動態調整;同時,重視支持夥伴的教學能力與職涯發展,讓具有成長性思維的團隊,導引每個孩子發展天賦,建構出創造自己生活福祉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隨著更多理念相同的公辦公營實驗學校的加入,KIST 體系運用「打群架」的文化,從新進老師的教學輔導、學科的跨校共備,到後續要積極推進的核心課程模組化,甚至專案與問題導向學習(Project/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以及鄉村學校合作模式,都可以讓不可逆的少子化與鄉村小校問題,透過體系的力量與資源,做到「鄉村不孤獨,教育有品質」的可能性。目前 KIST 聯盟學校共有九所,共有 188 位兼具使命與熱情的教師,共同培育 826 位學生。

School 28,是基金會最新的項目,係針對國內社會創新組織(非營利事業、社會企業與影響力企業)對人才的共同需求問題,所提出的公眾倡議與解方。在獲得 13 家社創組織以具體行動響應,10 家大型營利企業的人資方案支持,以及研華基金會與誠達集團的贊助下,於 2021 年初推出國內第一個社會創新人才發展方案;經過嚴謹程序遴選了 28 位優秀的新世代人才,完成第一期的培育,並協助近四分之一的學員從企業轉職進入社創組織。此一專案成果讓我們看見,眾多社會創新組織規模雖小,但可以透過「打群架」的協力,共同吸引、發掘、培育與引流具社會使命感的優秀年輕人,投身社會創新組織,造成期望的社會改變。在這個合作基礎上,我們更期望未來可看到,社創組織間可以跨組織進行人才歷練,讓人才發揮長才的舞台更寬廣,創造共好共榮的未來。

「舊的道路,走不到新的出口」,如果我們期待非營利事業能扮演稱職的第三部門角色,為結構逐漸失衡的環境與社會,注入改變的能量,那我們就必須更用力擁抱創新的作法,並匯聚各方資源,讓改變成為新的可能!

1 三不原則,係指不難的事情不做、沒有影響力的事情不做、不能擴大規模的事情不做!

同行致遠

文/ 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方新舟

無畏疫情,KIST 學校去年增加三所,而且有三項第一。這三所是由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承接的嘉義縣義竹鄉光榮國小、由宏達文教基金會贊助的新北市坪林區坪林國中、由台南市私立慈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贊助的台南市白河區仙草國小。

林業生基金會是我們的長期夥伴,他們從 2005 年開始辦理課後輔導,在台中跟嘉義兩地照顧上萬位弱勢孩子,頗受好評。他們觀察 KIST 學校幾年後,認為公辦民營比課後輔導對孩子的幫助更大更長遠,就毅然決然投入 KIST 公辦民營的行列。他們是誠致以外第一個基金會承辦 KIST 學校。我們非常感謝他們的信任,希望未來能一起攜手同行,共同為鄉村教育努力!

誠致基金會這幾年經營六所 KIST 公辦民營學校,累積一些文化、方法及教材,我們很希望能把這些心得分享給更多老師跟學生。因為公辦民營學校申請時程較長,我們決定用公辦公營方法來擴散。歡迎坪林國中成為第一所 KIST 公辦公營國中,仙草國小成為第一所 KIST 公辦公營國小。

這三所學校能轉變,首先要感謝光榮國小邱玉燕校長、坪林國中歐志華校長及仙草國小李志軒校長。因為他們為了學生不怕困難,敢為天下先,才能讓三所學校轉型。我們也要感謝嘉義縣翁章梁縣長及教育處李美華處長、新北市教育局張明文局長及台南市教育局鄭新輝局長,他們對 KIST 的「品格 51%+學力 49%」都非常認同,翁縣長還在百忙之中親自去參觀拯民國小。最後,我們要感謝林業生基金會的林宜蓉董事長及劉宜中執行長、宏達基金會的卓火土董事長及黃素雲執行長、台南市私立慈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王玉飛董事長。這三個基金會長期耕耘教育議題,對於提升鄉村地區教育品質不遺餘力,同時,願意支持我們的理念,令我們感動。

誠致一路走來受到很多企業家、捐款人的贊助,我們才能照顧到更多孩子。全台灣有將近 1100 所小校,我們的 9 所學校佔不到一個百分點,離推動系統結構調整及價值觀改變的轉折點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我們誠摯歡迎各界領袖,包含教育局處長、校長及企業家來共襄盛舉,一起從鄉村切入,以品格教育為基礎,幫孩子追求幸福美好的人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