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

緣起

程有威先生曾在美國創立公司並順利上市,也在從事創投業時協助許多創業家實現理想。有感於程先生作育英才的理念,誠致教育基金會與程先生的親朋好友於 2017 年設置「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以紀念交通大學畢業、終身獻身科技業的程有威先生,以「教育意義」、「科技運用」、「創新性」為審核標準,評選提供學生獲得均等、一流學習權的傑出教育工作者或團隊,以鼓勵教育工作者或團隊善用科技,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品質及成效。

第七屆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

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相信教育 AI 將成為翻轉鄉村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今年誠致與親子天下創新 100 合作,設立特別獎「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希望召集跨領域人才運用 AI 助力教學,共同推動教育創新,為鄉村教育翻轉提供突破性解方。

競賽主題

為解決中小學學生在數學、閱讀、英文上雙重差異(起點行為高低差、學習速度快慢差)的挑戰,並減輕現場教師面對差異化教學的負擔與壓力,期待透過本賽事廣邀對教育 AI 有興趣的夥伴腦力激盪,動手實作並進行測試,尋求 AI 工具支持教師的教學或學生學習的可能方案。

以下發展方向供報名者參考,作品僅需符合競賽主題即可。

背景說明

  • 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考試用字量近一萬字,學生需在 70 分鐘內完成,對閱讀理解能力要求高。
  • 學生的閱讀歷經識字、字詞、句段及篇章理解的過程,在能力上則需要達成訊息提取、推論、統整、詮釋、省思、批判。
  • 理想情況下,小學四、五年級學生應具備 2,200 – 2,700 字的識字量,從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轉換到透過閱讀來學習(read to learn)的階段並能從文本中擷取訊息、進行推論。
  • 由於學習能力、家庭背景等因素,學生之間的閱讀理解能力差距逐漸擴大,加上學生進步速度不一,部分學生難以達到要求,導致在學習進展上受限。

目前面臨的問題

  • 教師需要為識字量不足或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額外準備輔助教材,教師在滿足不同學生需求的同時,製作差異化教材的負擔越來越大。
  • 製作此類教材需考慮:
    1. 識字量:確保用字範圍符合學生識字能力。
      閱讀理解發展:教材內容需匹配學生的理解力,從訊息提取到推論逐步遞進。
    2. 心理年齡:避免選用過低年級的課文,防止學生覺得教材幼稚,從而影響學習動機。

目標

  • 開發一款 AI 工具,協助國中教師自動生成國文的閱讀教材,該工具需具備:
    1. 支持教師提供閱讀理解文本與試題。
    2. 根據學生的識字量、閱讀理解需求及心理年齡進行文本改寫和擴展。

資源參考

背景說明

  • 教師通常會在備課時規劃學習目標、時間分配、教學活動等,這是理想的「應然」課堂。實際課堂情境中的「實然」經常受到學生反應、討論推展等因素影響,與「應然」出現差距。縮短這一差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過程。
  • 共備觀議課為常見的教學反思模式,教師與教練或同儕一起備課、觀課並透過議課討論課堂實施成效。

目前面臨的問題

  • 受限於時間、空間和人力,共備觀議課存在多項挑戰:
    1. 依靠記憶回顧課堂細節的方式難以完整重現教學場景。
    2. 教學細節如教師語調、發言時間、提問方式等,難以人工精確再現或統計。
    3. 具體數據如教師和學生的發言時間比例、提問類型分布等,對教師反思至關重要,但難以手動收集。

目標

  • 開發 AI 輔助的觀議課系統,通過自動分析教學影片,生成關鍵教學數據並提供專業建議。
    1. 系統功能包括捕捉課堂互動數據,如發言時間比例、教師行間巡視路徑、待答時間的長短、開放性問題/封閉性問題的分布等。
    2. 基於這些數據,系統將提供基礎教學建議,幫助教師優化教學策略。
    3. 教師可邀請教練或同儕以非同步的方式在標註於影片,提供教學反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背景說明

  • 學生學習成效由三個關鍵核心組成:「成效」、「推進策略」和「進展」。
  • 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會依據學生每堂課的學習表現(成效)來調整教學策略(推進策略),並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行長期監控。
  • 長期追蹤學生學習進展缺乏有效工具,導致許多學生在早期學習落後但未得到及時干預。
  • 例如:一名四年級生數學落後,但因系統無法有效追蹤,問題延續至國中,最終在會考中才被標記為「待加強」。

目前面臨的問題

  • 學生的學習數據來自不同測驗(如學習扶助測驗、模擬考、月考等),這些數據有深有淺且分散,難以系統化管理。
    1. 深層數據:如學習扶助測驗有雙向細目表,能夠詳細分析每道題目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
    2. 淺層數據:如學校的月考通常沒有詳細的雙向細目表,無法提供具體的知識和能力分析。
  • 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之間的數據無法有效傳遞,下一階段的教師無法獲得學生的學習歷程,導致接棒過程中的信息斷層。
  • 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進展難以得到系統性追蹤,學習落後的學生缺乏早期的補救教學。

目標

  • 希望開發一個基於 AI 的學習數據追蹤和分析平台,期待平台能夠:
    1. 統一收集並整合來自不同測驗和評量的學生學習數據,無論是詳盡的雙向細目表數據,還是較簡略的測驗結果。
    2. 自動分析這些數據以提供清晰可視化的學習進展報告,讓教師、家長和學生一目了然地掌握學習狀況。
    3. 讓教師在學習階段的交接過程中,能夠掌握學生過去的學習數據。

評審標準及方式

評審標準

由於本獎項期待發展教育 AI 工具,提供教師教學準備與專業發展、學校行政工作減量、或學生學習應用等 AI 工具,來實現每個學生擁有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的教育願景,因此除須符合 2025 教育創新 100 評審標準外,評審團將根據創意性、應用性、挑戰性及完成度等評分項目,擇優選出進入複賽的隊伍。
評比項目及配分比率如下:

  • 20% 創意性:作品發想獨特性。
  • 20% 應用性:與實際教學現場結合度。
  • 25% 挑戰性:作品技術難度與知識要。
  • 35% 完成度:作品完整性。

評審方式

同 2025 教育創新 100 評選流程。

  • 第一階段:初選(書面審查)
  • 第二階段:複選(面試)

親子天下會以電子郵件通知初選的入圍者/團隊,並告知面試方式、地點與排定時間,並從中選出最終入選的 6 – 8 組。 基於地域、時間考量,入圍者可選擇「遠距」面試。

結果公告

2025/05/22 公告,預計於 2025/6 月下旬舉辦頒獎共創會,請先預留時間。
※ 教育創新 100 共創會介紹,請見親子天下年度教育活動介紹: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info/annualevent-451

倘有相關疑問,請洽詢專案信箱:郭亭妤 tingyu.kuo@chengzhiedu.org

入選權益

除同時享有2025教育創新100入選權益外, 獲獎之團隊/個人, 將額外享有以下權益:

  1. 共享榮耀:於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頒獎典禮暨共創會中共享榮耀,由誠致教育基金會代表頒發獎狀乙張。
  2. 成果分享:於 2026/8/30 前,至少擔任 1 次 誠致教育基金會的活動講師(包含但不限於:工作坊、講座、分享會),或以影片分享作品成果(具體分享形式將依誠致的評估與實際情況決定),以期讓作品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協助更多鄉村小校的老師與學生。

※ 上述入選權益與義務說明,誠致教育基金會與親子天下保留最終裁定與修改之權利。

 

競賽獎項

  • 金獎(1 名):獎金新台幣 50,000 元整
  • 銀獎(1 名):獎金新台幣 30,000 元整
  • 銅獎(1 名):獎金新台幣 20,000 元整
  • 佳作(3-5 名):獎金新台幣 10,000 元整

報名資訊

報名對象

參與「2025 教育創新 100」募集之單位或個人。
※ 每隊不限人數,每位參賽者僅能加入一個隊伍,不得重複報名。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 2025/02/20 17:00 截止

報名方式

採網路報名,請於填寫「2025 教育創新 100 線上報名表」時,勾選願意同時報名「誠致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並上傳完整作品資料,即完成報名。 作品資料上傳後,不得以任何形式補件或重送。

歷屆得獎者

訂閱 KIST 電子報

看見更多 KIST 教學方法與孩子改變的故事,歡迎訂閱 KIST 電子報!

訂閱服務確認!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