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彙整多位參訪學員心得
繼 2022 年起,KIST 聯盟三度赴美進行【美國 HTH 學習之旅】、【KIPP 學習之旅】與【HTH x KIPP 學習之旅】教學參訪,帶回分別在「問題/專題導向式學習」、以及「系統性嚴謹教學」的教學方法與實踐經驗,經過本土脈絡的消化後,落地實踐於 KIST 學校場域教學。
今年 2025 年 3 月 KIST 聯盟第四度趟上教育參訪之旅,與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TFT)、研華文教基金會、親子天下、學思達基金會等教育合夥人,一同前往美國紐約展開為期多日的考察。
此次行程聚焦於「人才發展」、「教學發展」、以及「跨組織合作」三大面向,走訪 KIPP NYC、WHEELS Public School、DREAM Charter School、以及 Relay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觀察他們如何透過明確的人才培育、紮實的教學設計,以及跨機構合作,讓教育現場既有深度又能落地。
來看看這次參訪我們畫了哪些重點吧!
KIPP NYC
人才發展|如何成為一位卓越領導人
KIPP NYC 為不同階段的教育工作者,設計了一條清晰的領導力養成路徑,分別為 Emerging Leaders(專案領導)、Leader Fellows(跨年級 / 跨學科領導)、以及 Principal in Residence(校長候任)。每一階段都透過專業發展、社群學習、個別教練指導與反思回饋,幫助領導者從實務中累積視野與策略能力,確保未來學校的領導者能夠在實踐中成長。
- Emerging Leaders —— 從專案領導開始
適合已經帶領過專案、年級老師的夥伴,重點在提升學員在自我覺察、學生導向以及結果導向方面的能力。 - Leader Fellows —— 從學科/年級轉向學校層級領導
當領導的範圍不再只是單一學科或年級,而是學校整體運作,挑戰就變得更大。跨團隊協作能力、教學指導能力和學校系統管理能力是三大培訓重點。 - Principal in Residence —— 準備接任學校校長職位
學員將在實際的學校運營中培養變革管理能力、戰略規劃能力和決策能力。他們負責指導教師、制定學校發展策略,並逐漸過渡到實際的領導職位。
教學發展|以終為始:讓學生成為工作核心
KIPP 成立之初的目標非常清晰: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夠上大學。然而,隨著 AI 科技發展,衡量成功的指標不再單一,選擇就讀大學與否並非衡量學生成功的唯一指標。KIPP 開始思考在 AI 時代應該培養學生什麼能力,於是他們開始改變方向,以幫助學生培養技能和自信,讓他們能夠追求自己所選擇的道路 —— KIPP 提出新的學生學習指標「Graduate Aims」,涵蓋六大目標,讓教與學雙向呼應:
- Academically Prepared(學術準備充分):設計清楚的課程進程與教學支持,培養學生面對進一步學習的能力與信心。
- Agent of Learning and Life(學習與生活的主體):透過 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與 SLC(Student-Led Conferences)讓學生設定目標、追蹤進度、表達成長。
- Critically Conscious(具備批判意識):運用文化回應式教學法(CRP, Culturally Responsive Pedagogy),培養學生理解自身背景與社會處境,具備提出問題並改變體制的能力。
- Creative Problem Solver(創意問題解決者):透過辯論(debate)等活動訓練邏輯推理、思考與表達。
- Holistic Person(完整健全的人):導入 SEL(社會情緒學習)與 Advisory System(諮詢系統)支持學生情緒理解與生活成長,建立穩定人格與良好關係。
- Community Contributor(社會貢獻者):藉由學生領導力、社區參與、以及財務素養等設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實踐能力。

WHEELS Public School
教學發展|SEL 共好的全校集體實踐
WHEELS 位於紐約上城區,90% 學生來自弱勢家庭。WHEELS 採用探索體驗教育模試(EL Education)強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品格發展和高品質學習成果」三方面的發展,透過結合「Crew 課程」與專題式學習,培養學生情緒管理、人際關係與合作能力。
- 什麼是「Crew 課程」呢?
Crew 是小組自主運作機制,就像機組人員一樣,是一個 Team 協作,才能運作順暢。Crew 課程導入學長姐 Mentor 制度與導師共伴,由學長姊主持帶著學弟妹進行主題課程,結合情緒、關係引導,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跨年級支持性校園文化。



而 WHEELS 在培養學生情緒管理上,不僅限於課堂上的學習,在校園牆面上也隨處可見呼應 SEL 的標語,讓學生在面對情緒困擾時可以有意識地知道如何處理。
- 「You are not alone. Tell a teacher. It always helps to talk.」
- 「Is something bothering you? Tell somebody!」
- 「Do you use your kindness power?」



DREAM Charter School
跨組織合作|學校就是社區的一部分
DREAM 起初並未計畫成立學校,源於「Grow Community」課後棒球計畫,是一群志工在東哈林區整理荒廢空地,為孩子打造安全的棒球場。然而,從這個棒球社群起點,他們逐步看見社區更深的需求:低識字率、低升學率、低家庭支持,深刻感受到社區對教育的渴望,最終促成了學校的誕生。
DREAM 強調「學校就是社區的一部分」,延伸出一張與社區緊密連結的支持網,校園內不僅展示學生設計的作品,還邀請社區成員和家長共同參與,加強了學生與社區之間的情感聯繫,也促進了社區的支持,進一步鞏固學校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影響力。
人才發展|從在校生,到畢業生,在到社區回饋者
DREAM 有高達 90% 學生來自弱勢家庭,卻在州考中表現超越平均,近乎九成以上進入大學;更令人感動的是,在今年更迎來第一屆畢業生返校擔任老師,將夢想延續為陪伴下一代的力量,讓希望在社區中持續循環。



Relay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跨組織合作|連結共通的核心,跨越文化與組織差異
Relay 是一所新型態、實務導向的教育研究生機構,2007 年由 Hunter College 與三大特許學校網絡(KIPP、Achievement First、Uncommon Schools)在紐約共同創立,最初名為「Teacher U」,主要目標是培養高效能的 K-12 教師。
Relay 的領導力培訓對象來自 KIPP、TFA、Uncommon 等多元教學體系,包括校長、副校長與教學領導者。面對如此多樣的背景,Relay 並未採取統一標準的「一體適用」方式,而是從共通的核心能力出發,打造出能穿越文化與組織差異的培訓架構。
人才發展|以教練制度落實學校文化
- 教室中的老師要能「教練」學生
- 教學領導者要能「教練」教師
- 學校領導者則需「教練」整個團隊
在合作關係上,無論是公私立學校、教學發展單位或跨校合作團隊,這種「教練型領導」的核心能力,正是連結多元體系、促進協作的關鍵橋樑,讓教師、教學領導者、與學校領導者都能在明確的觀察與回饋機制中成長。
人才發展|從學到做的實踐式師培訓練
Relay 的師資培訓強調務實落地,不僅在理論層面傳授知識,更以「 Learn → Practice → Perform 」為核心,確保新手教師能在最短時間內把所學應用於真實課堂:
- Learn:暑期的混成課程(約有 60% 即時線上課程)中,新進教師必須學會教學現場最需要的 12 種基礎技巧 —— 如何清楚下指令、如何建立與孩子的關係、如何設計交作業的流程。每個環節都扎實且務實,能直接被新手老師運用在課堂上。
- Practice:透過錄下學員的教學,進行錄影觀課與回饋。在試教、看影片、聽回饋、再做一次的循環中,建立可實際轉化到現場運用的教學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想要讓學校領導人不至於對教學現場太疏離,也會安排校長到 Relay 接受訓練、實地參與觀課與回饋練習。
- Perform:老師(學員)需回到真實教室,將所學應用於教學現場,同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反思並調整教學策略。畢業指標也不只是「完成一篇論文」,而是會納入其學生的學習成果。Relay 強調「教得好」才是教學培育的最終目標。



本次紐約參訪讓團隊深刻感受到,不論是 KIPP 的系統化領導力養成路徑、WHEELS 的跨年級校園支持文化、DREAM 與社區的緊密連結,還是 Relay 的教練型師資培育與領導力培訓,都圍繞著「人才發展」、「教學發展」、以及「跨組織合作」這三大面向 —— 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教育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跨越邊界、共同築夢」。未來,KIST 聯盟將持續把這些啟發轉化為本土行動,為台灣的孩子打造更具深度與溫度的教育場域。
